潘陳華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目前基礎的學科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然后,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工作中,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分層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相關策略的運用,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進行不同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六年級;分層教學;作業
六年級是小學和初中的過渡階段,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是筆者一直以來都在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優化教學效果,不妨以分層教學的形式來進行六年級語文的學習。在分層教學的實施中,教師應注意在加強理解的基礎上對學生合理分層,然后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任務,最后要在作業中體現分層,讓不同的學生學有所獲。
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來合理進行教學,尤其是在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因為六年級是學生的過渡階段、關鍵階段,必須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分層教學能夠滿足教師因材施教的需要,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從以下三方面來論述分層教學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開展。
一、加強了解,對學生合理分層
分層教學針對的是不同學生,所以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是基礎,而后續的分層都要在這一基礎上來進行。在分層教學中不能僅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分層,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各方面特點與情況,如學習的態度、方法、興趣等,以便使學生能夠接受分層教學,真正地學有所得。
例如,筆者會根據本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具體表現來劃分層次。有些學生的語文成績波動較大,而且只要認真學習便有明顯進步;有些學生雖然成績不太好,但是卻十分喜歡語文學習,而且愿意付出努力。綜合學生的各種情況后,筆者將班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學生很喜歡學語文,能在語文學習中有一定的個人見解;第二層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表現出明確喜惡,但是能夠約束自我,以端正、認真的學習態度學語文;第三層學生是指不喜歡學語文,也難以約束自己來進行語文學習的學生。
二、合理設計,對學習任務分層
在分層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相同難度的學習要求或任務是行不通的,會導致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下。因此,為了更好地使學生確實學有所得,筆者認為應該為學生提供具有一定層次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情況來選擇完成。
例如,在《詹天佑》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就按照上文中的學生分層情況進行了分組,即三個學生為一組,這三個學生分別屬于第一、二、三層次。在分組的基礎上,筆者要求他們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大家共同閱讀課文第五、六自然段,想一想居庸關的山勢有什么樣的特點,八達嶺的山勢又有什么樣的特點,畫出有關語句。之后,第一層次的學生作匯報,并寫出開鑿隧道的名稱;第二層次的學生畫一畫開鑿施工的示意圖;第三層次的學生畫一畫“人”字型的線路圖,并展示自己組的圖紙,簡單匯報一下。在不同的學習任務中,學生都能夠有自己的理解,并且也增強了合作的意識與能力。
三、有效鞏固,對作業進行分層
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六年級的語文作業相對來說是有所增加的,許多學生感到了一定的作業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能會對作業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厭惡感,作業完成質量不佳。那么如何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并確實使學生樂于完成呢?那就要思考進行作業分層。教師應設計合理的分層作業,讓學生能夠接受。
例如,在《詹天佑》一課中,筆者就以基礎題、鞏固題與拓展題設計了作業內容。在基礎題中,筆者針對第三層次的學生設計了抄寫詞語,查字典說說詞語意思等題目。這就需要學生認真學習,進行知識儲備來回答。在鞏固題中,筆者要求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能夠靈活運用詞語來造句。然后,在拓展題中,第一層次的學生需要根據幾個詞語來寫一段話或一個小故事。這就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實際作業需求,能夠促使學生合理完成作業。
總而言之,分層教學能夠著眼于學生的實際需要與不同特點,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的效率。有利于突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的語言素養天分。層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掌握并學到更多的知識。希望筆者的分層教學實踐能夠為廣大語文老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王永花.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分層教學的實踐[J].基礎教育論壇,2019(16):31-32.
[2]段艷.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J].江西教育,2019(06):33.
[3]岳亞君.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7):171-172.
[4]房亞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分層教學方法及其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129+135.
[5]奎小紅.淺議小學語文課堂分層教學的運用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