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晴
摘要: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包含好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創新意識的培養是重中之重。而究竟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一個一直困擾著廣大數學教師的問題。本文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究,還望能有所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創新意識
新課改以來,數學學科對于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創新意識也成為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之一。為此,教師要拋棄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再只是單純的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而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發展素質教育的要求,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注意發展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新意識。那么,如何在教學中融入創新意識的培養呢?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應該分為以下兩點:
一、加強教師自身的修養
由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受教師教學方法的極大影響,所以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時必須注意教師自身修養的提高。正所謂:“學高方為師”,為人師者,首先需要強化己身,只有自己的修養、學識上去了,才能更好的教導別人,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必須首先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刻意添加一些有助于教育設計中創新素養發展的知識,以便我們的學生能夠獲得靈感和完成創新。這是我們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第一階段。對于小學數學教育,我們必須通過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來影響我們的學生。
二、鍛煉學生的質疑能力
創新來源于質疑,因而質疑能力的發展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收知識。而沉默的課堂是無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在課堂上沉默并不是金,只有多提問題,才能使質疑能力得到培養。為此,我們要.營造氛圍,讓學生“樂問”。筆者注意到,在較為輕松的氛圍下,學生提出問題、提出質疑的次數明顯要比嚴肅的課堂多的多。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中營造適合學生質疑的氛圍,使學敢于質疑、想要質疑,從而在不斷的質疑中使學生的質疑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對于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的學生,無論好壞、對錯,教師都應給予熱情的鼓勵,要能充分的尊重學生的想法。即使學生說的不對,也不能打斷學生的發言,讓其坐下,換其他學生來說,這樣會打擊學生發言的自信,給學生造成心理障礙。其次,其他學生也需要尊重別人發言的權利。當某一個學生站起來提問或回答問題時,如果這個學生回答錯誤,或者出現磕絆。有些學生總是“積極踴躍”想要取得代之。這時發言的學生就會顯得不知所措,自信心受到打擊。所以,教師要向學生灌輸尊重他人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學生懂得傾聽,養成良好習慣。當學生敢于質疑、樂于質疑,質疑能力有了提升,對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大有裨益。
三、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不僅需要豐富的書面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作為課堂的主體,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機會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練習,練習如何創新以及如何解決問題,以便學生真正提升在實踐中創新的能力。在我們的數學課上教授一定數量的知識之后,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習知識。我們可以瞄準課堂知識進行巧妙的設計,讓我們的學生可以親自動手操作,讓他們通過實踐練習獲得知識,這樣我們就可以進行學習學生獲得更多成功經驗并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
比如,四年級下冊“觀察物體”,課本中有這樣一個教學內容——用幾塊小正方體,根據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用小正方體進行擺放。于是,筆者就大費周折的給他們找來了這樣一些小正方體,并發放給每一位學生相同的塊數。然后由筆者在黑板上畫出一些平面圖,讓學生根據黑板上的平面圖擺放手里的小正方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師畫的平面圖應該由易到難,可以先只畫從一個方向看去的平面圖,然后再循序漸進,增加難度。避免一開始難度太大,學生擺不出來,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這樣就違背了動手實踐的初衷。只有先讓學生感覺到簡單、容易才能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再如,在教學完“軸對稱”后,筆者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將一張長方形的紙連續對折3次,剪出的是什么圖案?對折4次呢?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筆者提前讓學生準備好剪刀,然后在課上通過動手操作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實踐的動手操作,理清了思維的過程,在這一基礎之上,更有可能誕生思維的火花,實現創新意識的培養。總之,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應該多讓學生通過動手了解思維過程、邏輯順序,從而更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首先應該自己樹立創新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影響我們的學生;其次要鍛煉其質疑能力;最后要借助一定的課程實踐,讓我們的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真正體會到創新思維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周傲雪.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方法初探[J].才智2009(30).
[2]蔡健飛.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