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毅
摘 要:本文立足于關注并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教學思考:一是學生主動建構,教師容錯糾錯到位,促進教學提質增效;二是教師整體設計,學生分層推進,助力學科素養地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 ?建構主義? ?教學反思? 學困生
落實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就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注重知識的建構過程,淡化知識的模仿性學習,改變學生的學,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
一、學生建構,教師容錯糾錯到位,促進教學提質增效
建構主義理論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與經驗的基礎上建構新的數學知識的過程,強調知識的邏輯體系,對知識教學的繼承,學生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建構知識,才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收獲成就感和知識獲得感。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維和方法。數學教育者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結合數學學科特定的思考方式,通過各種特定的數學活動進行足夠深度的分析,引導學習者進行數學知識的建構。
讓學生通過自身觀察得出相應的規律或知識,這種直觀的認知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識,教師通過適度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環環相扣,知識生成自然,更具有說服力,學生在學習地過程中既有嚴謹思維的浸染,也有數學美的無聲教育。
許多題目對學生來說“一看似懂,一做就錯;老師一點似明,再做又錯”。學生的反復出錯,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反思在教授新課環節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夠好,點撥是否到位、準確。多角度去審視拷問課堂教學,一切教學目標的實現都是圍繞學生來進行的。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出發點,努力創建一種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考量學生的現實基礎和學習力,教師加強教學反思和教學再設計,反復打磨,從學生的習題錯誤中反思教師教學中的不足。因為數學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一種最基礎的檢閱手段。對于學生作業的錯誤進行歸類分析,追問錯誤背后的真相,既可以及時糾正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偏差和誤區,還能了解學生的思維路徑,推動教學的順利展開。學生在習題中暴露出來的錯誤,要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教師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審視在教學中的定位是否準確,目標設定是否合理,教學環節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
如: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的常數項為0,則m的值等于_______。
此題有兩個難點:一是不能熟練找到常數項;二是不能熟練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本題的易錯點是求解方程m2-3m+2=0后,沒有進行方程的解進行驗證。
錯因分析:忽視二次項系數不為0的條件,不知道將使得m-1=0的m值舍掉。
教學反思:學生此類題目犯錯帶來的教學思考是一方面學生的思維不夠縝密,對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項系數的理解不夠深入,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上課時對該知識點處理不到位,沒有講透概念,還要從反面對概念進行甄別,跟蹤練習不夠透徹導致。
教師對待錯誤的態度充分反映了教師的職業素養,教師能容錯并善于糾錯,給予學生足夠的犯錯空間和可能,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都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會犯很多錯誤,如何讓學生從錯誤中受益是我們教師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錯誤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的不斷嘗試的結果。學生犯錯誤的原因有很多,諸如來自教師教學設計偏離學生的認知水平;諸如教師對知識理解過于粗獷且不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諸如學生知識結構不完整、計算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理解題意等。數學解題中無視或忽視隱含條件,往往會造成解題錯誤,隱含條件的挖掘需要學生充分利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公式、定理等,并結合數形結合的思想,將初中數學問題簡單化,通過隱含條件的挖掘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錯題,對于學生來講是查漏補缺的寶貴資源,是學生獲得和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對教師來講是我們不斷反思自身教學、提升我學科教學能力的有力素材。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理性平和地看待學生的錯題,幫助學生在錯題中反思,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教師對待學生解題的錯誤應該持有寬容的態度,接納學生的解題錯誤。
二、教師整體設計,學生分層推進,助力學科素養的提升
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科的特點,適度進行知識特別是隱含條件的深度挖掘,強化能力培養,拓展學科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認識錯題給學生學習帶來的積極意義,加強對學生錯題的研究和再開發設計,提升學生對相關概念和知識框架的認識水平,進而促進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提升。
當教師在一輪初中教學循環結束以后,就會發現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及前后知識的互相映照。強化學科的整體設計,穿插必要的延伸內容,對于后期學生在新知識的理解上會帶來很大的回到。從學生的課堂表現預測及評估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便尋找辦法妥善解決。能不能準確把脈學生學習中遇到的知識難點,對于知識的學習會帶來很大的影響,也會直接決定課堂的效率。
基礎不扎實的學生對數學概念只知形式,不清條件或本質。對于此類情況,要多跟當事學生面談,俯下身去,真正地對學生學習負責,服務于學習的整個過程,設計有針對性練習,揭示數學思維的全過程,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疏通學生思維上的誤區。從小學到初中,隨著學段的增加,知識的跨度也較大,知識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熟練的調動學科知識對于數學學習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班級學生數學水平參差不齊,接受能力大小不一,對知識地理解就會出現偏離,勢必在平時作業中就會暴露一些蛛絲馬跡,對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及時跟進,改錯督促到位,對于一些不能準確糾正錯誤的同學首先要進行疏導安慰,對學習態度予以肯定,挖掘學生的優點,以期在后續地學習中能夠迎難而上,然后在知識上進行問答式輔導,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彌補知識上的空白與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準確評估學生的能力,把握現狀,學生學習知識單元能力合理動態升降,對課堂教學和課后練習進行動態分層,平衡班級學科教與學的總體進度。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過程管理,記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在輔導中才會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為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動機,打造學習共同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千方百計為每一個學生量身定制學習良方,為此給每一個學生建立學科學習檔案,對學困生的學科學習進行診斷輔助,特別在學生的數學日常學習管理中結合個人教學實際制定了《數學學科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實施計劃》,并建立《2018-2019學年數學學習評估與診斷記錄表》,教師所為、所思,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做一個勤奮地記錄者,堅持梳理得與失,總會讓教學越來越得心應手,師生取得共同進步,最終方能“撥開云霧見青天”。
總之,課堂變了,教師才會變;教師變了,學校才會變,最終受益的才會真正落到學生身上。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得,構建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將是我不倦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朱禮峰. 基于繼承與發展視角的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思考[J]. 數學教學通訊, 2017(29).
[2]王天龍. 隱含條件在初中數學解題中的深度挖掘研究[J]. 數理化學習(教研版), 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