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緣
摘 要: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要求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講解基礎課程內容,將其科學思維能力與科學素養培養聯系起來,學生接受科學課程教育的同時,也能熟練掌握科學規律,使得學生能將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科學思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因而在具體的教學中,則要求教師能夠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并改正其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此全面提高小學科學教師的個人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科學;科學思維;培養策略
引言:科學知識的學習就是一個不斷探索知識發展規律的過程。科學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師遵循課程教育的基本原則,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其教學目標明確指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分析班級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能力,從基礎的科學研究手段、邏輯思維方式、創新創造能力等方面入手,制定合理的科學思維培養計劃,以期更好地完成科學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
一、思維以及科學思維梗概
(一)思維的基本要義
思維是結合哲學、生理、心理等多個方面的科學內容進行綜合研究,在不同的課程或實踐應用中其要義也是不盡相同的。用一種感性的形象去反應一種事物的屬性,經過一個簡單的問題處理形式,將內在事物之間的聯系體現出來。思維能力需要一定的意識與思考問題的引導,經過概括性的解釋事物之間的聯系或規律,將信息認知以及事物發展規律探求一個目標的發展結果。
(二)科學思維的要義
科學思維簡單的理解就是對思維的科學化,這種問題思考形式就能將成本以及可操作性提升,其次就是科學實踐活動與思維應用,與日常思維是相互對應的。科學思維能夠加強對周圍事物的理解,借助人的思維去探究事物發展的形態,很多自然現象都是需要經過概括與重新構建的,這樣多的變量信息系統經過加工之后,會讓人更容易接受。科學思維還有多種分類,類似形象科學思維、抽象科學思維、科學理論等種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都是需要經過這幾個思維的綜合應用,對一些科學事件的探究,按照假設與問題提出,最后依據計劃內容開展,科學思維與知識技能的掌握,都是從這幾個方面獲取的。
二、小學生科學課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圍繞科學思維梗概開展教學活動
小學科學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期間,可以依據相應的教學目標來開展具體的教學工作。為了避免學生對知識探究沒有目的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培養期間,需要從自然實踐、生活實際、社會熱點等幾個方面,通過與教材內容的結合,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的學習,這樣學生就能根據課程學習要點,獲得更加有效合理的問題處理方式。例如,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科學的實際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進而加強教學設計,將相應的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的展現到學生的眼前。在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和學習能力以合理安排教學流程。尤其小學科學概念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生活現象向科學知識有效過渡,從現象到事物發展的基本過程展開,根據課程內容的要點,綜合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科學教學更加注重實驗教學和實驗探究過程,因而在實際的小學科學學中,則需要教師能夠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以此全面提高小學科學教學實施的效果,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二)重視問題引導的課程導入形式
很多學科的教師都會使用問題導入的形式開展教學,小學科學教師教學也不例外。教師在利用問題引導教學節奏的時候,需要從問題難易程度以及問題對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方面考慮。問題設置太過于簡單,那么就不能起到對學生進步的促進作用,所以小學科學教師需要從資料搜集,課程安排,實踐檢驗等各個方面出發。在實際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假設,讓學生能夠通過認知沖突,事件處理分析等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進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實驗來驗證相應的科學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意識。而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則需要教師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以此增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進而達成預期課程教學目標。因而在小學科學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則要求教師能夠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當中。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同時,全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三)建立教學情境應用的教學模式
課程中的情境教學方法應用,需要教師將探究的過程與方法簡化,由于過難的探究問題形式,會導致學生認知或基礎能力的不足,而不能及時的掌握學習知識。所以教師在備課期間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并能夠聯系相應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積極思考,探究,以此充分發揮情境的價值,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價值。在開展有關科學實驗內容探究時,則需要教師能夠帶領學生進入到具體的情境中,以此增強學生的思想認識,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具體的情境,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例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結合自身的情景知識,不斷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且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當中,將所學的知識逐漸內化。因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則要求教師能夠加強實驗教學,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得學生能夠樂于發問,善于發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當中,積極主動的探究,進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
三、結束語
科學課程教育對小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培養至關重要,所以教師在授課期間,需要將問題講解的形式進行拓展,重視對學生的個性化的培養,尊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才能使得學生在課程教育之中獲得更多的啟發與收獲,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延忠.淺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策略[J].中國教師,2014(6).
[2]張國惠.小學科學探究活動中思維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中華少年,2017(28):161-162.
[3]王群英.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J].中國教師,20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