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滿堂



【摘要】 ?思維導圖是思維圖形的合理化表達,史料實證是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思維導圖和史料實證的有效結合,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發散思維,提升學生歷史學習的史料實證能力, 進而實現歷史教學新的發展。
【關鍵詞】 ?思維導圖 史料實證 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3-069-01
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地圖,它有效地表達發散性思維,注重圖文并重,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歷史學是一門注重邏輯推理和嚴密論證的實證性的人文學科。對歷史的探究應以求真求實為目標,以史料為依據。如何讓史料實證的價值在教學中更好地體現呢?借助思維導圖的幫助,是一個不錯的教學實踐。
首先,史料實證的圖形(標)化。史料實證的文本材料或圖形材料嵌入思維導圖,可以實現對史料的重新構建,利于學生形成整體的脈絡感,從而實現文本材料的簡約明了。如史料:美國記者生動地記述抗日根據地:“如果你遇見這樣的農民——他的整個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罵……你真正把他作為一個人來對待,征求他的意見,讓他投票選舉地方政府……讓他自己決定是否減租減息。如果你做到了這一切,那么,這個農民就會變成一個具有奮斗目標的人。”該史料實證材料在和思維導圖結合時,可以有包含一些重要信息:減租減息原始文件,中共、地主和人民圖像,豐收和抗日圖像,主要內容和作用等。
其次,教學關鍵問題的核心化。一節課一般都有教學的關鍵問題,除了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滲透外,一個較為吸引眼球的問題設計就能起到加深教學的作用。
如上主題,是關于中國近代化的問題。如果學生對近代化要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就是把握近代化的關鍵問題。關鍵問題是什么呢,就在于近代化的幾個主要內容,通過思維導圖構建,圖文并茂,把經典的史料實證材料融進教學的主體框架,從而實現歷史關鍵問題的核心化。在此圖中,歷史人物和文字史料都屬于史料實證的內容,通過精選的材料,力爭突破教學的核心知識,這種模式,比起傳統的大批文字閱讀來說,其主要進步性在于其表達的直觀,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閱讀的障礙。
其次,史料實證構建的層次化。思維導圖一個有利的條件是兼容并包,利于把不同的層次體系教學素材實現整合,從而達到加深教學的目的。史料實證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務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拓展性思維。以下以“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為例來進行說明。
在上述轉戰陜北這個主題中,為了講清這個重點問題,更好地突破核心素養的教學,可以挖掘該知識點的史料,結合思維導圖的發散思維功能,發揮圖文并茂、史論結合的作用,理性而又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在上述思維導圖中,史料實證主要包括:文本材料、圖形史料、一手史料考證對比、故事史料、歷史評價等,通過幾個方面的解讀,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將逐步提高,歷史教學中的關鍵問題能得到有效解決,教學中的層次化目標有效地解決。
第四、史料實證命題的簡約化。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推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科學利用,以增強素養測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材料千萬道,精選第一條,解讀極重要,命題來疏導。通過史料實證和思維導圖的命題構建,教學中重難點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由于思維導圖的功能強大,在史料實證的命題問題設置上,可以突出多樣化和圖形化。以《申報》為例,相關的解讀內容可以多維度。史料:1913年,《申報》登載的“艾羅補腦汁”廣告稱:“欲圖一國之進步,當先使一國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補腦之外另無精神思想也。故善國者必先得衛生,善謀衛生者必先得謀補腦。”首先,解讀《申報》,可以從其創辦的時間、背景、報名等方面作些說明;其次,可從材料內容和核心意思作些說明等。
綜上所述,史料實證和思維導圖的結合,是突破歷史核心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思維導圖能把史料實證直觀化、形象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適當開發學生發散思維。思維是無限的,導圖是可以美化的,思維導圖和史料實證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核心素養的歷史教學之美。
[附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思維導圖提升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1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