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勇婷
摘? 要:本研究以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為例,探討作為應用型高校的獨立學院如何加強特色建設,如何通過課程設置的體系化改革更好地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問題。
關鍵詞:獨立學院;日語專業;課程體系化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0-0136-03
Abstract: Taking the Japanese Department of Binhai Foreign Affairs College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which i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how to better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rough the systematic reform of curriculum.
Key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s; Japanese Majors; systematic reform of courses;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一、研究背景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現代社會正處于科技日新月異,知識飛速更新的時代,而教育作為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渠道,勢必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做出相應的改革。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決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結合、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第二、三批普通本科高校開始向應用技術類高校轉型。由此可見,地方本科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適應經濟并在經濟發展中轉變方式結構的必然選擇。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必須從學術型或理論型向應用型人才培養轉變。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召開2018教育新春系列第二場發布會,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這是向全國、全世界發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而《高等學校外語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也已于2018年3月公布。處在轉型期的獨立學院如何在日語專業人才培養中實現國標相關要求,培養學生掌握好相關知識、具有相關能力,是新時期日語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新形勢對大學日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大學日語教學改革將進一步得到推進。
近十年來中國日語教育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期,開設日語專業的院校不斷增多,日語專業招生人數不斷擴大,日語專業的數量和學生數量增加過快,人才的“批量生產”和如何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之間存在著難以解決的矛盾。這可以說是當前日語專業發展必須首先面對的新問題。
許多相關專家及學者多次指出本科院校培養學生時存在辦學自我封閉,與社會需求脫節;同質化傾向嚴重等,各高校日語專業建設缺少個性與特色,培養目標大同小異,造成畢業生缺乏競爭力等問題。這與部分高校的日語專業建設沒有注重研究自身特點,照抄照搬公立國立院校模式有很大關系。現在不同類型高校的日語專業建設已經開始探索如何轉型,如何建立適應自身發展具有鮮明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如何實現錯位發展在不斷努力。在面臨新的挑戰的同時,對所有高校的日語專業建設來說也是新的機遇。
而獨立學院的日語專業教學如何區別于普通高校的日語專業教學,如何體現自身的特點特色,如何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前提下,首先在課程設置上要有切實的體現。而關于獨立學院日語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研究還主要集中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研究上,相關的具體研究并不多。
二、具體改革舉措——以提升學生外語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
2018年3月公布的“國家標準”要求外語類專業學生具備外語運用能力、思辨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而獨立學院的外語專業改革更應該將培養提升學生的外語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培養目標的重中之重。
(一)課程設置改革
獨立學院的日語專業教學改革主要結合獨立學院的特點,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進行。而獨立學院日語專業課程設置改革將是此項教學改革的第一步。第一步既要邁的慎重穩重,要多方調查驗證,有科學性可行性,不能盲目追隨改革形勢。同時也要邁的大膽,不能過于保守,要有創新性時效性。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理論結合實踐已經率先邁出了第一步。并在改革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尤其是在課程設置改革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一定的體系。本文將對此項教學改革總結分析,為獨立學院的日語教學改革提供相關參考。
1. 基礎階段1~2年級
高校日語專業與英語專業不同的是,學生絕大多數為零基礎學習者。在基礎階段的兩年時間里,學生需要完成基礎語言知識的學習,對日語的特點有初步的把握,掌握一定的日語語言學習策略,并具備相應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即簡單的運用能力。這一階段語言知識的學習情況直接關系到后面兩年提升階段能否進行和進行的效果。因此,基礎階段的課程設置需要圍繞如何打好夯實日語語言基礎,如何引導學生較早的進行實踐訓練來進行。
(1)堅持抓基礎,守住底線
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各高校各專業的教學改革可謂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是,越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越應該清醒的分辨,哪些部分需要改革,哪些部分需要鞏固。對于基礎階段來講,可以說鞏固大于改革。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在基礎階段的課程設置上,堅持抓好學生的基礎學習,守住改革的底線。
在前兩個學年的四個學期中開設了《基礎日語1~4》。尤其是第一個學年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日語語法基礎框架的學習,《基礎日語》安排了每周10課時的課時量,希望除了知識點講解外能夠加入練習以便鞏固知識點。并增設了《基礎日語語法》(每周2課時),對每一課的語法進行整理,細化及鞏固。
(2)將原本高年級課程平行下移,加強聽說實踐能力訓練,為專業方向課打好基礎
為了盡早啟蒙鼓勵學生將所學語言知識盡快的向應用實踐轉化,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將部分課程平行下移,細化難度分級,加大了聽說課程的設置。
除了部分基礎階段常設課程如《日語會話1~4》等,在第一學年第二學期開始增設《日語演講與辯論》這一課程,增加聽說課程比重。此外,與《日語會話》不同,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應試需求,在第一學年開設《初級日語聽力1~2》,第二學年難度細化升級為《中級日語聽力1~2》。切實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第二學年除了常設的《日語閱讀》和《日本概況》外,增設《日本社交禮儀》以提升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并為今后專業方向課打下一定的基礎。
(3)打造日語自主學習平臺,增加彈性課時,利用好教師課堂外的時間和空間
日語專業課程設置與其他專業一樣需要面臨如何與公共課課時協調的問題。如果單純靠增加課時量來督促學生學習顯然是不現實,也是不符合大學生學習特點的。尤其是外語的學習,不應該只囿于課堂,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所有可利用的時間和空間。為了協調好課時問題,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傾全系教職工之力,打造了日語自主學習平臺,重點對基礎階段第一第二學年從聽說讀寫譯各方面對日語課堂進行全面的補充,方便學生在課下隨時隨地使用。通過引入日語自主學習平臺,將部分課程的實際課時數分擔到課下,從而使實際課時彈性化。既解決了課時不足的問題,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提升階段3-4年級
經過了前兩年基礎階段的學習,從第三年開始,培養目標轉向如何更好地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對于獨立學院來說,可以更加明確的總結如何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1)加強專業方向特色課程建設
在高校轉型過程中,獨立學院如何通過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抓住這一變軌超車的機遇期實現錯位發展,是推進專業課程設置首先要明確的目標和考慮的問題。根據學校專業情況,結合自身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加強專業方向特色課程建設是目前獨立學院專業課程設置中的重要一環。
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圍繞“外事”這一定位,共下設兩個專業方向,分別是翻譯方向和國際商務方向。翻譯方向主要開設了《時事政治翻譯》和《涉外文秘翻譯》兩門特色課程,國際商務方向開設了《國際貿易實務》《商務函電》等兩門特色課程。此外,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目前正在做商務方向特色課程的進一步改革。主要目標是通過改變課程設置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也就是實際操作能力,以促進與就業單位的順利對接。為此,將商務方向通識課程以“打包整合”的形式嵌入3~4年級的前三個學期中。也就是說一定程度上壓縮了理論課程,將節省出來的課程專為實操類課程。
(2)加大某些傳統理論課程的實踐比重并相應改革考核方式
結合獨立學院學生本身相對理論課程興趣及學習能力薄弱,實踐動手能力強的特點,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對部分傳統理論課程進行了“大尺度”改革。如將茶道、花道等實踐類內容引入《日本文化》課堂,與理論講解共同分配學時,并相應改革了原本理論識記為主的閉卷單一的考核方式,深受學生喜愛,課堂效果良好。
(3)發揮課程設置的體系化優勢,避免重復,相互配合,力求效果最大化
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在課程設置的體系化上下足功夫。明確每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注重課程間的斜街和配合,避免縱向橫向的重復,形成一個完整的提升體系,使效果最大化。例如在第一學年開設《初級日語聽力》(1~2),主要幫助學生打好語音基礎,進行適應練習,掌握聽力提升策略和方法。第二學年的《中級日語聽力》(1~2)則主要以實踐實訓能力培養為主,以日常生活題材為主,擴充學生可視可聽范圍。第三學年開設《高級日語聽力》(1~2),則以新聞、會議、公務、外事、商務等實踐能力提升為主,循序漸進,步步為贏
(4)引入小組合作形式課程,加強論文寫作、就業創業指導
開設專門的論文撰寫指導課程和就業指導課程。根據學生的興趣方向,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提出課題,組成小組,配備專業優勢的教師作為導師,進行論文撰寫指導。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和學習水平在論文形式上進行了改革。認可翻譯研究報告,允許海外留學生以調查報告作為畢業論文。
同樣以小組方式對學生進行就業信息獲取、簡歷撰寫、企劃訓練、面試技巧等等專門的就業指導,以幫助學生順利就業。
(5)增設實踐性強的專門選修課,并鼓勵學生跨方向交叉選修
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在高年級增設了《觀光旅游日語》《影視動漫日語》等實踐性極強的專門選修課。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專業局限,在三四年級開設專業交叉選修課。例如翻譯專業方向的同學可以交叉選修國際商務方向的《經營管理日語》《商務企劃》等課程。同樣的國際商務專業方向同學也可以交叉選修翻譯專業的《日本文學史》《古典日語》等課程。
(二)全方位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1. 打造多樣化多元化的國際交流合作項目,滿足就業新形勢和學生的不同需求
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不斷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為學生爭取更多到語言對象國學習工作,積累實踐經驗的機會。為了滿足不斷變化的就業形勢和學生自身的不同需求,在傳統的以獲得雙學位為目的的“2+2”項目基礎上,增加了以滿足學生赴日進學或赴日工作等要求為主的“3+1”項目和“3.5+0.5”項目,“3個月海外實習項目”,“短期體驗帶薪實習”項目等多種多樣的目標更明確更多樣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鼓勵學生在國內打好語言基礎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國際交流項目,提升包括語言能力在內的各種技能和實踐能力。
2. 教師海外互派研修
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的國際交流合作項目中,把教師的互派也納入其中。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教師已分批被派往日本合作學校進行半年到一年的研修學習。合作校也派遣日本人教師到濱海外事學院任教。通過這種互派形式的交流合作,進一步促進了交流合作的同時,也推進了教師的研修工作的進行。
3. 利用合作校專業優勢,完善提升部分專業方向課品質
積極爭取合作校優勢專業學科的專家教師到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進行集中授課。例如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將《日本經濟》這一課程的一半學時用于合作校經濟學科日本專家的集中授課,使得這門傳統常設課程不再僅僅是日本經濟發展史的簡單介紹,而是融入了更加新穎失效性強的內容,使這門傳統常設課程煥發了新的生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豐富第二課堂,增加實踐活動環節
1. 舉辦豐富多彩的日語相關的學生活動和競賽,培養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和競爭意識,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提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度
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每年都會開展大型的“櫻前線”日語主題活動,這一活動周期長,活動內容豐富,覆蓋面廣,已經形成日語系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和傳統。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成長中感悟,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升。
2.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和校企合作,為學生實習就業創造機會,拓展途徑
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已在國內建立實訓基地一處,海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也在積極洽談中。學生可以在實訓基地進行學習實習,如果雙方達成意向也可以直接畢業后在實訓基地就職。當然實訓基地的建立需要借助政府,區域,企業,學校等多方的力量相互配合協調才能形成規模化,取得更好更直接的效果。
本研究是獨立學院教學改革的實踐性研究,對彌補當前獨立學院教學改革實踐性研究的不足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也是本研究立項的最大特色。本研究探討的中心定位為如何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進行課程設置的體系化改革上。這本身也是對獨立學院特色建設的探討。
獨立學院的日語專業教學改革應該在學習參考普通高校日語專業教學改革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思考獨立學院的日語專業教學改革如何體現獨立學院的特色,如何實現“錯位發展”,以獨立學院培養人才目標為指導,探索適合獨立學院教學改革的模式方法。希望本研究能為獨立學院日語專業甚至其他外語專業教學改革尤其是課程設置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修剛.中國日語教育的現狀和課題——以高校日語專業為中心[J].日語教學研究,2016:36-56.
[2]王琪.日語教學理論與策略[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