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習云
摘 要:問題驅動教學法是當前教師和學生課堂角色轉換的重要依托,能夠通過問題的驅動,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教學的興趣。初中數學教學引入問題驅動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其實效性,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也是提升其數學學科素養的重要渠道。
關鍵詞:問題驅動;問題設計;螺旋遞進;初中數學教學
一、創設初中數學教學情境,層層設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
基于問題驅動初中數學教學,首先需要創設教學情境,然后在教學情境下層層設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自覺代入課堂內容中,增強課堂教學的學生投入度和參與度等,對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
例如,在學習華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圖形的初步認識》的時候,不應該一開始就給學生講授立方體的特點是什么,什么是圓柱體這種理論性的知識。因為這些固有的理論性知識不僅會形成先入為主的負面影響,限制學生的探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學生的思考,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影響。所以,基于問題驅動的初中數學教學就需要先進行問題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探索數學圖形的奧秘。但是也需要注意,數學問題的設計需要體現層次性,需要層層遞進,整體問題結構應該是螺旋遞進的。在《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問題設計過程中,就應該遵循“立體圖形——立體圖形視圖的畫法——不同角度的不同視圖——展開圖——平面圖形”這樣的設計路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不同角度的視圖畫法。這樣一來,能夠極大程度地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積極性,就像打游戲通關一樣。
二、注重師生課堂角色的轉換,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導性
基于問題驅動的初中數學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其教學的重點在于關注學生的需求,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師生課堂角色的轉換,學會作為一個旁觀者和輔導者,只在必要的時候才幫助學生解答問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更好地主導問題探究進程,也能夠更好地在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發揮自主性,提升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數學教學從來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初中數學知識,教授他們為什么立方體有六個面和12條棱,而是在數學知識講授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和鍛煉,幫助其形成正確的數學思考方式,進而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現實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能夠從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學習華東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整式的加減》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什么是代數式?”“多項式和單項式有什么區別?”“整式加減中遇到同類項應該如何處理?”三個問題,然后告訴他們會用三節課的時間幫助他們尋找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課堂教學設計以及游戲設計等方式,讓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帶著上述疑問來尋找答案,最后在章節總結的時候,給出自己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不能跟課本定義完全相同,需要加入自己的理解。還可以邀請學生上臺給其他同學講解上述問題的理解,這樣一來,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自主性以及在數學學習中的主導性,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
三、提升問題設計技巧,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多層面的培養
基于問題驅動的初中數學教學的問題設計也有頗多技巧,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完成設計的。因此,教師在日常初中數學問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提升其技巧,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多層面的培養。隨著核心學科素養概念的提出和廣泛傳播,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更為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數學建模等多層面能力的培養。因此,初中教師應該主動提升自身問題設計能力,能夠根據學生主體發展特點等多維度要求,進行合理有效的問題設計。除此之外,針對部分初中生抵觸數學學習的情況,教師還應該注重數學問題設計的開放性、導向性和趣味性,幫助初中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找到樂趣,能夠提升初中生對初中數學課堂的參與度和興趣度。
結束語:
基于問題驅動的初中數學教學是當前轉換師生課堂角色的關鍵,也是更為有力地推進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地設計初中數學問題,增強問題的導向性、趣味性,進一步契合初中生的發展學習需求,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都是基于問題驅動的初中數學教學有效策略。初中數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重要渠道,也是為學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學科,但是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數學教學思維,使得其成為學生頭腦中枯燥乏味的學科,嚴重影響了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的積極性。強有力地推進基于問題驅動的初中數學教學發展,是我國數學事業發展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兼具自主性和探索精神的新時代數學人才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劉光軍,王敏平,楊渭清,梅超.問題驅動和化歸思想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11):76-77.
[2]沈婭. 初中數學問題驅動式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