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 要: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數學在文化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可以說,社會發展離不開數學、數學文化,“數學是一種文化”這樣的觀點已經被眾多專家、學者、一線教師所認可,深入人心。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意數學文化的滲透,培養學生的數學文學素養。本文首先闡述了數學文化的重要價值,其次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文化;滲透策略
一、數學文化的價值
(一)數學來源于生活
數學,是一門深入研究數與形的學科,從生產角度出發,存在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從古代埃及尼羅河定期的泛濫,重新丈量土地的需要到后來發展了幾何學;從古代中國發達的農業生產需要,也開始逐步加快數學的發展。這足以證明數學與社會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脫離了生活實踐,那么數學知識也是毫無價值的空殼子。
(二)數學是推動社會文明發展、影響人類生活的杠桿
數學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很深遠,在我們的生活中,去超市購物需要數學,股票公司的正常運轉需要數學,規劃土地建立高樓大廈也要用到數學。三次工業產業革命中主要的核心技術,都與數學新的理論有著緊密的聯系。由此可見數學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足夠的重要性。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一)結合教材內容滲透數學文化
在數學教學中,需要收集相關數學史材料并進行有效地、選擇性地加工,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例如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課標要求、相關歷史發展等,盡可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課堂,從而通過運用數學史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有數學史,與之相關的數學文化還有數學美、數學思想等。要讓數學文化滲透到課堂,應該圍繞著數學教學進行,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讓文化更好的服務課堂教學,而不能拋棄教材,也不要為了應用而應用,簡單的認為所有教材內容都適合數學文化融入式教育方式,背離教學的宗旨。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看到數學中趣味,自然而然,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會提高。
(二)歷史文化在數學中的體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推動下的數學學習往往不會讓學生心生厭倦,不僅如此,學生還會在自己親身經歷的探究中獲得成就感與興奮感。因此,教師在新課程的導入階段就應該借助一定的教學手段來創設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充分激發的同時大大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生活中不常見的事物往往會令小學生無比好奇,教師可以把握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并結合教材內容引入古代的計算工具與方法,等等,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過來之后再引導他們將注意力轉移至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中。例如,教師在小學數學青島版六年級教材中“統計”這一知識的教學中,就可以先在學生面前展示一些隱含本課知識的圖片,如原始人統計部落人口的結繩、明清時期的賬本手稿等,都能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古人統計數據時的工具與方法,與此同時,還會折服于我們祖先的智慧。教師緊接著可以將如今信息社會對于數據統計的方法、工具進行一一展示,使學生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遷與進步中感受數學與時代的共同進步。另外,教材中的知識介紹以及適當數學史的拓展和延伸,也能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內涵趣味。
(三)通過數學思想滲透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發現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的同時,學生就掌握了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在課堂上,學生能把數學知識與數學方法巧妙的融會貫通,就形成了一定的數學能力。數學能力的發展隨著時間的積累,也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思維能力的形成就會轉變為學生獨有的數學思想,在今后的不斷學習中,數學思想能使學生在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方面受益終身。特別是小學數學知識,都是一環扣一環的,而且數學思想也決定著一個人的終身發展。
(四)合理滲透數學史
數學的發展是在了解數學史過程中不斷進步的,營造適當的數學文化意境,為學生提供了領會數學思想的臺階,也擴大了運用數學史知識的范圍。在許多古代的文論作品中,有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數學的創作,例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它是中國古代有無窮小思考的一個例證,即使這一歷史故事并非來自數學著作,我們同樣可以看作是數學史的作用。數學課堂上教師不要僅僅局限于一個知識點、一個定理或概念局部歷史知識的滲透,而要對宏觀的歷史進程進行綜合性描述,以歷史經驗為依托,從深層角度揭示數學的含義,增強數學文化的教育作用,讓學生感知數學文化,享受智慧人生。
(五)充分展示數學之美
大部分小學生會認為數學知識是十分枯燥的。這也導致很多小學生都不愛學習數學,但其實數學知識中蘊含著許多“美”的元素。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美”的一面,如果不好好的向同學們展示數學美的一面,真的會讓學生被枯燥的數學課堂所嚇倒,其實,數學擁有真理的同時,還擁有美。教師要特別重視數學的美育功能,展示數學美,使學生感受數學美,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其實,數學美是世界之美的原型。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極具“數學美”的建筑,圓弧形的趙州橋、莫比烏斯環的北京鳳凰國際傳媒中心、上海東方明珠塔中的黃金分割比等。在生活中數學應用廣泛,但是所展現出來的魅力并不尋常,建筑與數學的完美結合,存在于我們的視野里的成果則讓我們嘆為觀止。因此,讓學生在數學美中陶冶情操,感受數學文化的無窮力量。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意向學生滲透數學文化教育。數學本身就影響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活動,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數學文化,讓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的了解。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教材的內容去滲透數學文化,合理挑選將要滲透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在教學中滲透一些歷史文化,讓學生對與數學相關的歷史文化有所了解。另外,為了讓學生真正愛上數學,教師應該讓學生多了解一些數學史,并且讓學生感知到數學知識中蘊含的美感,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這是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戴耀亮.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
[2]徐菁.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