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寫作是鍛煉學生使用英語詞匯和語句的一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英語表達的基礎。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化發展,新的標準要求教師必須要注重英語的實踐和應用,由此,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寫作的教學方法騰空出世,教師需要掌握其特點,挖掘應用策略,讓思維導圖發揮出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導圖;寫作教學
【作者簡介】吳素貞,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海河學校。
思維導圖具有工具的性質,通過圖形與文字的簡單組合,建立起大小、層級以及邏輯關系,由此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維,寫出柔順絲滑、關系層疊、內容精彩的優秀作文。
一、思維導圖在英語寫作中的功能
1.理清思路,寫作順暢。小學生在寫作時,常常語言不流暢,內容散亂不統一,思維導圖可以通過發散狀的枝葉圖,讓學生對寫作內容擁有選擇和把握,在寫作時就會思路清晰,一筆到底。
2.結構清晰,整體統一。思維導圖通過將寫作內容一一串聯,形成一環扣一環的細致結構,學生在寫作時就能嚴格把控作文的整體框架,形成整體統一的作文體系。
3.師生合作,互動共進。在運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對學生內心的了解,進而幫助學生完成思維導圖,這是師生之間增進關系的重要環節。
二、思維導圖在英語寫作中的應用策略
1.總結歸納,提供寫作內容。小學生作文的基礎在于主題,學生們往往能夠認知到主題的內涵,但是卻無法從內涵擴展到多個方向,造成內容單一,語句湊數。而思維導圖恰恰可以幫助學生總結要點,明確寫作的可選內容。
比如在教導學生寫作主題為“My friend”的作文時,我就利用思維導圖,通過疑問的方式,向學生們展示他們可以寫進作文中的內容。思維導圖以“My friend”為主干,由此分為五個枝杈,分別為“你的朋友是誰”“你的朋友多大了”“你的朋友怎么樣”“你的朋友看起來什么樣子呢”“你喜歡你的朋友嗎 ”這些問題,學生在看到這些問題時就會發現,作文的內容就是這些問題的答案。
2.梳理結構,輔助段落邏輯。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存在缺陷,所以在寫作時常會出現結構散亂的情況,每一個段落或者語句之間的關聯和遞進仿佛被打亂了,導致作文讀起來不通順,內容生硬,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向學生展示作文的層次性和關系變化,幫助學生理清段落邏輯。
比如在指導學生寫作主題為“My school”的作文時,我就通過三段式思維導圖,向學生展示了其中的分類和層級關系。首先由“My school”展開,可以擴展為“class”“teachers”“classmates”三部分,而“class”可以聯想到“rules”;“teachers”可以擴展至“teacher’s love”以及“homework”等;“classmates”則聯系到“play games”“friend”等。通過這樣三個層次的擴展,學生在寫作時就有了邏輯標準,在寫作時就可以結構清晰,段落明朗。
3.熱詞匯總,整理寫作基礎。學生們在寫作時常常會犯兩個錯,其一是寫作過程中,突然發現自己想到的語句中,有個別單詞不會拼寫,由此打亂了思緒,影響了作文的流暢性;其二則是學生對于一些特殊的詞語沒有熟練掌握,常常出現拼音代替或者中式英語,比如“jiaozi、Five one Day”等。教師同樣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提前熟悉主題相關的高頻詞。
比如在“My mother”為主題的寫作訓練中,我就提前引導學生列出一些相關詞匯,從“Mother”開始,首先羅列描寫外貌的詞語,有“big/small、tall/short、eyes、hair”等,其次是興趣,比如“play the piano、read books”等,最后是性格,像“friendly、kind”等,由此就讓學生們對于詞匯的應用有了把握,在寫作時能夠更加流暢。
4.句型展示,成就作文主體。單詞是作文的細胞,語句是作文的骨骼和脈絡,只有句型完整,結構多樣性,才能體現出作文的氣勢和胸襟,否則就像是畸形一般,讓人感覺作文語句歪曲扭折,既不美觀也不舒服。
我在教授學生“In the park”這篇作文時,就通過思維導圖,展示了一些學生們常用的語句,依舊由“Park”為出發點,首先是“This is”語句,其次是“There are”語句,然后還有“I like/don’t like”語句等等,通過這些簡單的語句,學生們就避免寫作的重復性和單一性,讓作文更加整潔美觀。
三、結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輔助工具,教師應當掌握其應用技巧,通過總結歸納、梳理結構、熱詞匯總、句型展示等步驟,讓學生熟悉思維導圖的應用方法,寫出符合英語語法和表達方式的好作文。
參考文獻:
[1]李菁.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李苑.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高年級英語作文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海外英語,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