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振敏
摘 要: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對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有著重要地促進作用。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存在些許問題,會阻礙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因此,這就需要轉變數學教學理念,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引言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當前的數學教學方式不利于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因此,以下將分析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兩點改善措施。
1.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1考試成績是教育的主要目標
我國長久以來建立起來的教育體系,無論家長還是教師,教育小學生的第一準則一定是考試成績,尤其是小學生的父母,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的思想根深蒂固。比如,當小學生回到家時,有些家長會立馬詢問小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如果在考試結束后會立馬詢問考試成績。雖然這些家長的出發點是關切孩子的學習,但是并沒有考慮到孩子疲憊的心情,從而很容易觸發孩子的叛逆情緒。
而且,從小學中年級過后,隨著各科課程難度和卷面考試的越來越多,導致小學生的壓力與日俱增。并且,在承受如此壓力的情況下,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也會依然孜孜不倦地提醒小學生要取得好成績,這就會使得小學生的心理越來越壓抑,使得小學生對于數學已失去了原有的興趣,從而限制小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進而降低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1.2教學方式一成不變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就是“一二年級小打小鬧,三年級過后動則拳腳,五六年級生死之戰”,這句話中的小打小鬧是指小學生在剛剛進入小學后,數學教師只是定期地布置課堂作業和定期考試,僅是為了測試和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點。而到了中年級時候,數學教師就不僅僅是布置課堂作業那么簡單,而且還要進行等等一些的數學測試考試,并且有時為了鞏固某一個知識點也會出卷考試。而到了五六年級的時候,數學課堂仿佛就是復習資料的海洋,幾乎每節課都在講解試卷試題,尤其是到了下半學期,每個小學生的書包里一定有兩到三張的數學試卷。由此可見,以往的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填坑式的教學,比如,小學生在圖形與幾何方面欠缺理解,那么教師就會依據圖形與幾何的知識點出一張試卷,然后讓學生做題加以練習。
雖然在這整個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也是身心疲憊,但是受到以往教學方式的深遠影響,因此只能不斷地重復著傳統的教學方式。而這樣一方面會使得小學生慢慢習慣于固定的教學方式,從而不利于自主學習意識的成長。另一方面,這種機械式地高壓教學,也不利于提高小學的教學課堂教學效率。
1.3課時不足導致教學時間不充分
在我國的小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們普遍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尤其越到六年級的時候,隨著課堂內容的不斷增加,教師們需要準備的教案材料和數學習題講解也越來越多,并且小學生需要學習的數學難點也越多,因此就需要大量的時間,通過習題和試卷練習才能理解掌握。而目前每節數學的課時依然為四十分鐘,完全達不到小學教學需求,因此這就會使得每節數學課會遺留教學內容,只能等待到下節數學課再補救。長此以往,教師的正常教學計劃會被擾亂,小學生學習思維也經常在兩節課之間跳躍,這樣一方面不利于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數學思維體系,從而降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2.改善小學生欠缺創新意識措施
2.1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們通過自身實踐去理解教學,因此可以讓小學教師通過良性引導的方式,幫助小學生們去理解新教材內容。而在以往的教學課堂中,數學教師總是依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帶領小學生學習。而在新課改的應召下,數學教師應將學生擺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在教學理念上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另外,數學教師應多多關注班級內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本身在班級內就沉默寡言,并對數學有較強的抵觸情緒,所以就更需要班主任切身關心,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
比如,在學習圖形的面積時,因為書面的內容是處于二維平面,盡可以通過直線和虛線組成的圓柱表示,而有些空間理解能力較差的小學生會難以理解定理,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準備一些生活用品,如積木、燈管、一次性易拉罐等可簡易拆卸的工具,然后以四人一組的形式發放到小學生手中,讓小學生可以在聽講時,利用手中的工具自行理解書本中的定義。
由此可見,通過讓小學生主動地進行理解學習,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數學創新意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2.2引導小學生學會活躍活用
在當前大多數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許多數學教師總是把定勢思維作為學習數學的重要教學思想,并且數學本就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總是習慣性地引導小學生通過一種固定的方式解題,這就漸漸地讓小學生在數學解題上形成定勢思維。而在新課改的應召下,要求小學數學應轉向以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為主的教學方式,要讓小學生通過大量的數學實踐,從而形成舉一反三的數學邏輯思維,進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比如,在學習看圖找關系時,如要證明在一個圖形中的兩個平面互相平行,可以通過兩個平面都垂直與同一條直線,或者都平行于第三個平面等定理證明。但有的教師會因為自身習慣于用垂直來證明,會不自然地強制讓給小學生也習慣于用此定理證明,而其實這個題目,也可以通過都平行與第三個平面,或兩個平面中兩條相交直線平行就可證明平行等定理證明。因此,可以讓小學生在做相關習題時,至少使用其他三種方法證明平行,這樣就可以加深小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程度。
由此可見,通過引導小學生活學活用所學知識,一方面可以拓展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讓以上兩種改善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從而增加小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進而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完么才旦.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成功:中下,2017:158.
[2]柏春巖.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4):202.
[3]占少華.淺析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率[J].發現(教育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