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飛
摘 要:現階段,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怎樣提高高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性變得非常受關注。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質量備受關注。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轉變傳統體育課堂上的教學模式,不斷提升體育教學工作的有效性,進而增強學生的體魄,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
引言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學越來越強調學生的身體素質,基于此,高中的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愈發明顯,對于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也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高中生面臨著高考應考的壓力,體育課是高中生舒緩壓力與鍛煉身體的重要途徑。因此,高中的體育教師要以學生的內在需求為出發點,把握體育教學的核心,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激勵高中體育邁向更好的方向。
1.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體育并非主考學科,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不受重視。高中教師忽視了體育對于學生身體素質及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教學沒有綜合考慮到學生的個體特征,沒有真正地做到以人為本的教學,具有一定的獨斷性。同時,教學方式上,始終較為單一,雖然在多年教學改革的基礎上有所改觀,大體上仍然局限于傳統的固定模式,導致學生欠缺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性也受到阻礙。同時,在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也具有較大的武斷性,往往以單一的考試項目為考試標準,缺乏多方面的考慮,欠缺科學性。最重要的是,高中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參與程度不斷在降低,往往難以真正的融入到課堂中,考核結果往往以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為準,難以體現出學生在體育各個項目中的表現出來的進步。因此,基于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行,不斷完善高中的體育教學課堂,將新的理念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轉變教學理念,以人為本的差異化教學,優化高中的體育課堂教學。為學生未來進行學習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提高高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性。
2.探討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差異化教學的運用策略
2.1轉變體育教學理念,注重分析學生個體差異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行,針對中學的體育教學的課程目標提出了全新的標準,其中最主要的是要以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基礎,強調以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基本原則,關注并重視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根據學生存在的個體化特性差異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挖掘學生潛在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這一課程標準,我們新時期的體育教學務必要走出傳統體育教學的模式,轉變體育教學的理念,樹立新的體育教學理念,來適應新時期的體育教學要求。傳統的中學體育教學,教師往往只是根據固有的教學大綱進行課堂設計和講解,對任一的班級或是年級的學生皆是采取統一的教學教育模式,這不符合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也難以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要學會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主動的走近學生,關注學生,對于特殊的學生群體給予更多的關心,同時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設計對應的教學方案。例如,在開始課程教學前,體育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體檢報告,通過詢問班主任或者其他任課教師,對將要授課的學生以及特殊情況的學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實時關注學生的狀態,做好相應的筆記,同時在每節課堂結束后做出相應的反思與總結,通過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做出相應的后續教學進度調整。
2.2優化課堂教學過程,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條件以及學生的基本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第一種,能夠快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生,這是針對身體素質良好以及理解能力較高的學生;第二種,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這是針對身體素質以及理解能力皆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最后是難以掌握體育知識的學生,這是針對身體素質較差或是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將這三種學生通過分小組的方式區別開來進行針對教學。通過這樣的分組,有利于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更清晰的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對比,縱向的發現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橫向的引導各個小組進行協作學習,彼此交流、共同促進體育技能的提高。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基礎,分層次進行教學內容設計,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這樣既能滿足基礎較好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能照顧到身體素質稍弱的學生,不至于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要引導不同層次學生之間進行穿插學習,合作互助,分享學習心得。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的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上更好的提升體育技能,最大程度地尊重和滿足學生個體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教學質量、
2.3轉變成績評價方式,發揮學生潛在的學習特長
除了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差異化教學,學生的考核評價方式也應該有所轉變。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往往只重在期末對學生技能掌握程度來進行統一評價,這種方式過于單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所以教師在對學生的考核與評價中,同樣可以采取縱向和橫向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橫向評價可參考某一學生在一學期中,課堂表現、參與的體育活動、所學項目技能的成績進行比較,這樣可以更好的分析學生擅長的和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例如針對某一學生在整個學期的短跑、長跑、跳遠、籃球各項成績的對比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縱向的評價方式在于針對某一學生在同一體育技能項目在不同時間段的表現評價,這樣的方式利于教師分析學生在每個時間段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例如學生在期中的長跑成績與期末長跑成績對比,根據成績的浮動,分析該學生在期中到期末這一階段的學習狀況,并分析原因,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結束語
教育工作者要重視高中的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優化實際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體育教學和體育學習,同時能夠真正適應新課標課程改革以及切實踐行當下素質教育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特征,轉變體育教學理念,完善課堂教學的過程,同時改革教學評價方式,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體育素質潛能,真正地提高體育教學的時效性,提高教學質量,促進中學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成勇.論如何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才智,2017(35):165.
[2]石振序.淺談如何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13):213-214.
[3]劉娟.淺談如何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8):177.
[4]陸正江.淺談如何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