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華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落實,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分層教學就是通過合理的依據,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進行合理的教學安排,以更高效的進行課堂教學。高中數學教學實行分層教學能夠更加合理的分配教學資源,提高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樹立信心;學習習慣
一、樹立學生學習信心,實現學生的自我突破
我們經常看到學生拿著不及格甚至個位數的試卷垂頭喪氣,充滿了挫敗感和自卑感。長期經受這樣的挫折,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很多學生就是因為多次的失敗將其精神支柱擊垮,進而完全放棄數學科目。
實施分層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智力、學習動機等多方面因素,與學生共同制定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學生對學習的目標有相對明了的了解,對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突破學習目標也有比較現實的期待,教學預設和教學生成之間的差距不會相差太多。每一次對目標的突破,都是學生自我期待的一次實現,都是心理上的一次滿足,自信的一次恢復。成就感能驅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投入更大的熱情,激發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會讓學生體驗到一總從未有過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分層測試是分層教學的配套策略。分層測試是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內容而設計試題,學生的“學”和“考”保持了一致,測試成績是對學生這段學習狀況的反映,從卷面上各個層次學生的分數不會相差太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學困生的自尊心,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心,也為他們積極學習數學營造了良好的客觀氛圍。
二、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無論任何方案,免不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協調,而實施分層次教學,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重要條件。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創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分層次教學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其指導思想是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的分層。為了不給差生增加心理負擔,必須做好分層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情道理。分層次教學的原則是在完成《大綱》任務的前提下,對學生個體要求有所不同,使學生心理平衡,互相幫助,形成一個團結友愛的集體。
作為合格的教師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民主的教風,要敢于承認工作中的不足,在學生中樹立威信,要注意師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饋,不斷糾正工作中的失誤和偏差。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進行知識積累
俗話說“習慣形成個性,個性決定命運。”英國教育家洛克也認為“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于自己的習慣。”要學好數學必須培養嚴謹的學風、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主要指信心、恒心、虛心。數學學習猶如馬拉松賽跑,能否成功貴在堅持和耐久。所以,信心、專心、恒心、虛心是學習中十分重要的品質,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自覺加以培養。同時培養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精神,做到上課聽講,全神貫注,下課復習、做題、閱讀參考書精力集中,爭分奪秒,養成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堅決反對不懂裝懂的不良學風。
有些同學剛入高中時數學水平與別人相差無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落后于別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注意知識的積累,那么怎樣做好知識的積累呢?一,重視階段復習,復習是對學過知識的提高,是進一步的消化與升華,通過復習可以使所學的基礎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簡明化、深刻化,鞏固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二,經常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盡量做到章章知識有三表(知識―題型一覽表,常用解題思想方法一覽表,典型習題、易錯、易混題一覽表),實現知識“由厚到薄”的轉變,真正、徹底地弄通弄懂,唯其如此,才能厚積而薄發。
四、合理設計課堂教學環節
分層次教學是課堂結構的一種改革,它既有面向全體學生的共同要求,又要有不同層次的因材施教。為此必須設計好課堂的各個環節,使得分類指導和集體教學有機結合,在時間和空間上縱橫交錯,整體優化課堂教學。
1.選準起點。選準起點是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保證,選好了起點,就能適應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緒,就能使大多數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教師授課內容,就能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選起點時應該分析與新課相關的舊知識有哪些,了解學困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情況,從學生實際出發,以此來確定本節課的起點。盡量做到就低不就高,調動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逐漸開發學生的智力,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
2.設好梯度。剖析教學內容及其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的層次結構和學生發展的階段結構,本著“淺、精、慢”的原則,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的順序,安排教學層次,包括教師分析講解的層次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層次。根據教學層次的安排設計或選配相應的啟發性問題、例題、練習題,使之形成梯度較小,層次分明的臺階。上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沿著這些臺階逐步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達到各自力所能及的目標,課后布置各層次相應的作業予以鞏固。
總之,分層教學是新時期產生的教學理論,也是“因材施教”理論與時俱進的發展。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建立和諧課堂、和諧師生關系的一種策略,能有效化解“教”與“學”之間信息不對稱引發的矛盾沖突,使得教學活動日漸趨于客觀、理性,促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和諧,也能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莉欣.淺談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多維思考[J].祖國·教育版,2013(5).
【2】如先古麗·依明.高中數學分層教學初探[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