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浪
【摘要】 歷史空間思維是指把歷史地理因素作為歷史思維的一個組成部分,將其與歷史事實、事件、現象、觀點、結論等進行有效關聯和思考。本文認為,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空間思維是一個難點,對學生的歷史空間思維的培養也符合當下歷史高考命題的趨勢。教師應通過相應的技巧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以深化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關鍵詞】 高考 歷史空間思維 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150-01
0
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指導學生把握簡單的歷史時空知識(如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發生什么歷史事件)并不是難事,難就難在把歷史空間因素作為歷史思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教學中加以滲透,使學生能夠在歷史地理和歷史事實、現象、觀點、結論等之間建立有效的關聯。本文僅從高考和歷史教學的角度,就中學歷史課程中歷史空間思維的培養談自己的淺見。
近幾年的高考命題,對歷史地理的考查的側重點在于學生要會利用歷史空間信息進行歷史思維和判斷,這種能力要求學生特別重視給定試題材料中的空間信息,不能僅把它們當做可有可無的歷史背景,而要將其視為思維的基本元素,在做題時利用它進行綜合、分析、辨別、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結論。試以一、二高考試題說明之:
【例1】(2018·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25)據學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的藩鎮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唐朝藩鎮基本情況表
此題考查唐朝中后期的藩鎮現象,解題的關鍵不僅在于對表格中“官員任免”、“ 賦稅供納”、“兵額與功能”這幾欄信息的綜合分析,還在于“藩鎮類型”、“數量(個)”這兩欄中所涉及的信息比對,其中,“藩鎮類型”欄中出現的“河朔”、“中原”、“邊疆”、“東南”這些語詞所涉及的歷史空間信息對于解題極其重要,這些區域幾乎覆蓋中晚唐統治的所有區域,把這一信息滲透到對材料的整體理解中,我們便能得出一個直觀的結論,即所謂“藩鎮割據”,其實主要是河朔地區的藩鎮,而不是中國所有地區的藩鎮,中晚唐時期,唐中央統治的維系,恰是不同類型的藩鎮在空間層面形成的穩定結構予以支撐的。
【例2】(2015·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先后統籌完成了江寧、鎮江、虎門、馬尾、連云港等要塞區的建設,又大規模構筑了京滬、滬杭、豫北、晉北、綏東等側重于城市和交通線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國民政府
A.力圖防范各地興起的反蔣運動
B.對日持久防御作戰的戰略意圖
C.全力“圍剿”紅軍的企圖
D.試圖削弱各地軍閥的實力
此題考查南京國民政府的抗戰準備。要得出這樣的歷史結論,就必須高度重視材料中的空間信息,并且運用這些空間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國民政府軍事要塞區、城市和交通線防御工事的建設區域主要集中在南京和上海等政治、經濟中心所在地的東南和沿海區域,以及靠近東北地區(日本控制區)的華北地區的邊緣地帶。以此為核心信息,再去比照選項,進行思考,便能輕易排除錯誤選項。如對C項的排除,紅軍割據的地區主要在南方內陸省份的交界地帶,后因長征之故,轉西南,走西北,與南京國民政府戰略防御區域不相對應。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現在的高考對學生的歷史空間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給我們的啟示在于,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機械、僵硬地灌輸歷史地理知識,而應該有技巧地培養學生的歷史空間思維。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個較大的挑戰,該如何做呢?仍以教學實例進行說明。
人教版教材《歷史·必修1》述及兩次鴉片戰爭過程時,就涉及到大量的歷史地理知識,要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這場戰爭,我們必須借助歷史空間思維進行深入講解。在學生知曉戰爭的進程概況后,教師有必要在此基礎上追問,在兩次鴉片戰爭時期,英軍或英法聯軍為什么采取的都是沿海北犯,而不是深入內地的侵略策略?為什么把軍事進攻的重點放在京津一帶?為什么西方公使要進駐北京,而舍棄傳統的通過兩廣總督這個交往途徑?
這些追問及對這些問題的解答,即會涉及到歷史空間思維的運用,它會牽帶出許多超越教材而對理解歷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知識。如為什么列強在兩次鴉片戰爭時期采取的都是沿海北犯的侵略策略?那是因為英國戰爭目的并不是侵占中國的領土并實施殖民統治,一如其在印度所為,這對他們來說是高成本的,侵略者的目的更多是經濟性或是商業性的,即打開中國市場,與中國進行對等通商,把中國拉入資本主義的全球經濟體系中。由于這樣的戰爭目的,他們選擇沿海北犯而不是深入內地的軍事策略就很好理解了。明乎此,兩次鴉片戰爭中,侵略者為什么把軍事進攻的重點放在京津一帶這一問題也可迎刃而解。因為欲達到上述目的,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在軍事上直接給清政府的政治中心地區——京津施加壓力,逼使清政府就范。英法等侵略者,先后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另一目的就是和清政府建立對等的外交關系,把清政府拉入西方近代外交體系中去,基于此,學生便能理解《天津條約》中外國公使為什么要進駐北京,為什么他們要舍棄傳統的通過兩廣總督這一中西交往渠道。
我們通過鴉片戰爭這一史例,簡要展示了歷史空間思維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實際上,許多的歷史事件,都可以從這個角度拓展教學,培養學生的歷史空間思維。時常在歷史教學中注意歷史地理,并且引導學生運用歷史空間思維思考歷史,還可以起到提升學生在研習歷史中的問題意識、增加歷史學習趣味的效果,歷史教學也會因此變得更加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