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大志
摘 要: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數數學的學習內容比較枯燥,教學過程比較傳統,具有脫離實際生活的特點。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如何讓學生會應用數學,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成為當今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之一,隨著教育理念的創新,借助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逐漸發展起來。
關鍵詞:小學教育;小學數學;生活情境
數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之一,小學階段更是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基礎階段,是培養數學思維的啟蒙階段。課堂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的最寶貴的時間,如果能在課堂教學階段,通過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學會應用數學,那么對于數學能力的培養則會起到積極影響。基于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借助實際生活案例,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情境,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數學中的生活”的神奇之處。
一、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引入生活情境,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是一門需要學習大量定理、公式的學科,對邏輯推理和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對小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且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就小學生的學習狀態來看,如果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起他們探究的欲望,那么他們就會樂于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關注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他們的生活背景,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情境相聯系,那么就會有效地引起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比如說在一開始認識“十以內的數字”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可以將數字看成是一些學生認識的事物,如“6”是一個哨子形狀的,“2”像是個小鴨子,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想象和聯想。再比如在學習“體積”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借助于體積有關的生活案例與學生進行互動,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有沒有學生穿過爸爸的衣服?”“穿上爸爸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爸爸會穿你的衣服嗎?”等問題,引起學生探究為什么爸爸不能穿你的衣服的原因。
通過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現數學原來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找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另一方面則簡化了數學學習的難度,便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二)選取生活案例,進行實踐練習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背景特點,結合教學內容來選擇合適的生活案例,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創建數學生活化的氛圍,幫助學生進行實踐聯系,真正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比如在學習“平均數”的相關知識時,可以直接將學生分成四個人一組,分別測量每個人的身高,然后計算自己小組的平均身高。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進行比較,看看哪一組的同學身高最高,全班男生和女生的身高情況是怎樣的。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研究,得出了哪些結論。通過與學生實際相結合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還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再比如在學習“小數計算”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從家里拿一張購物小票,然后讓學生根據小票上的信息來進行相關計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來選擇不同的計算方式。通過實際的生活案例,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知道數學知識不僅僅是寫在課本上的冷冰冰的知識,數學的學習也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數學與實際生活有密切的聯系。
(三)認真篩選,注重引導性
雖然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例子有很多,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心智不夠成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在選取生活案例的時候要注意貼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對生活案例進行篩選時,教師可以按照以下幾點標準:一是所選取的生活案例是否貼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心理特點,能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二是所選擇的生活案例是否容易被小學生理解,是否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不能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實例進行數學學習和思考;三是所選取的生活案例是否適合教學內容,數學學習必須首先要以學習數學知識為主,其他知識只能輔助,如果選取的案例與教學內容聯系不夠密切,一方面可能難以引發學生學習相關內容的興趣,另一方面則無法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難以提高數學的學習效率;四是 所選取的生活案例要是積極向上的,以便于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
結束語:
總之,將生活情境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以此來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際應用性,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有意識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鍛煉數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費雪姣.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狀研究[D].延邊大學,2018.
[2]石潤玲.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設計生活情境的幾點體會與做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