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娥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教學內容,其對于強化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以及數學思維均能夠形成有效的帶動作用。但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其自身并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思維認知體系,所以在處理應用題時很容易就會產生學習障礙。基于此,本文將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開展應用題教學、強化教學效率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課標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題教學;教學對策
總體來說,數學是一門應用性以及生活性比較強的學科。很多數學知識也均能夠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與這一類問題相關的知識就叫做應用題。在小學階段,應用題是很多小學生都會產生較強抵觸性、甚至是恐懼意識的一部分教學內容。由于生活經驗較少,個人認知能力較差,小學生在思考應用題的時候很難掌握所有的信息點,從而無法解答出正確的問題,對此教師需要予以調整。
一、更新教學觀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們若想要有效的加強整體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就一定要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重新審視,合理的進行創新。總體來說,在此期間教師應摒棄傳統的“師生授受”的教學觀念,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以及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知識探索,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嘗試與猜測”這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設計出如下問題,然后要求學生進行自主解答。
例題1:一班的班長在周末的時候帶了270元班費去為班級學生買一些體育用具。他帶的錢如果只買籃球的話,恰好能買兩個,如果只買足球的話,恰好能買三個。那么請問足球和籃球的單價分別為多少?
綜合來看,這道題目可以應用嘗試與猜測的解決方式,能夠帶給學生新鮮感,并且由于其與學生生活間存在密切的聯系,所以很容易就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自主的方式對問題內容進行解答,并列舉出自己的解題思路。接下來,教師可以隨機的要求學生進行思路展示,以此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思維發散意識;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相互之間進行溝通,對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相互交流分享,比如有的學生會使用創新的方式,有的學生會用常規的問題解決法。在思維碰撞間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深度。
二、創新教學方法
在小學教學中,由于教學難度并不高,所以教師可以應用的教學方法有很多,通過多樣性的教學手段導入,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好奇心,也能夠加強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多邊形的面積》這一類型的應用題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當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基礎后,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中的畫圖軟件為學生隨機畫出一些長方形,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已知信息求取長方形的面積。之后,當學生遇到與這一知識點相關的應用題時,就能夠自主的形成解題思路,對其進行處理,加強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制作數學模型的方式進行應用題處理。例如,針對于計算題目,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坐標系進行問題解決。
例題2:趙阿姨和王阿姨約好在周日下午一起逛街。兩名阿姨從家到商場的距離相等均為10千米。已知,趙阿姨每小時能走4千米,王阿姨每小時能走4.5千米,那么請問在什么時候兩名阿姨能夠相遇?
在解決這道問題時,教師首先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條直角坐標。假設,原點(0,0)為商場,(10,0)和(-10,0)分別為趙阿姨和王阿姨的家。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這一坐標為模型,按照題干內容進行分析,以此緩解學生的學習難度,也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知識內涵。
三、調整師生關系
在小學階段,很多教師會為了維護教學秩序,而在學生面前擺出一副嚴肅的樣子,當學生產生錯誤時,也會嚴厲地對其批評。在這一環境中,學生會產生較高的學習壓力,并且會對教師產生懼怕心理。在學習時,即便有問題也不敢問,從而形成學習障礙。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們就應該注重調整自己的教學態度,與學生構成和諧的關系,逐步緩解學生的學習緊張感,使之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強化自己的學習效率。
比如,在對一道應用題進行解答時,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的想法。即便學生的思路是錯誤的,教師也不應進行責罰,而是可以合理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方向,強化學生學習信心。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點評,學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速度進行評價,兩者相互協調,強化教學質量。
四、結論
正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引導小學生開展應用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們一定不能夠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畢竟所有的學生都不是一樣的,他們有自己的特點,也有自己的習慣。同樣的教學方法,并不一定適用于全部學生。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們就應該注重創新自身的教學觀念,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加強其自身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任玉梅.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應用題高效教學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119.
[2]吳東鶯.小學數學應用題高效教學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