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祥
◆摘? 要:所謂的反思性學習,是指學生在知識獲得過程中對自身認知過程、學習結果等進行的不斷反思,通過此反思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能更精準的把握自己學習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所在,從而更好的優(yōu)化學習過程,更為自主的獲得知識與提升能力,對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極為重要。作為現代化的小學數學老師,課堂之中除了需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之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此來為學生的深入學習及全面發(fā)展而奠基。
◆關鍵詞:小學數學;反思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之中,想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學科,除了需要讓學生具有發(fā)散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具有反思學習思路及解題過程的意識與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讓學生獲得長遠性的發(fā)展。但基于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調查發(fā)現,較多老師都不具有培養(yǎng)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意識與能力,這就需要老師加強對此方面教學的研究,以此來更好的為數學教與學的發(fā)展而鋪墊。
一、借助疑難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此學科存在的難度,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疑難問題,而只有學生具有不斷突破的勇氣和反思學習能力之時,才能夠戰(zhàn)勝各種學習難題。為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之中,老師就需要借助疑難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反思學習中逐漸掌握有效的反思行徑,具有反思思維的能力,促使學生進行更為系統的學習。比如在學習完“正方形周長公式”之后,老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計算題:正方形花壇的四周要種植一些楊樹苗,假設每個邊長所種植的數量為15棵,請問最終所種植楊樹苗的數量為多少?針對此問題較多學生都快速運用周長公式給出了60棵這個答案,針對此老師可以說出正確的答案為56棵。此時學生們就會非常疑惑,會開始對自己的審題、解題過程進行反思思維,從而發(fā)現原來審題時忽視了一個隱形條件,即每個邊長所種植的數量為15棵,這就表明會重復種4棵楊樹苗。相信在持續(xù)運用疑問問題來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反思性學習的意識及能力會得到非常顯著的提升,也能夠更加有效的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率。
二、借助練習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初始階段,因為學生學習時間短等方面因素的存在,能夠發(fā)現大部分學生都未養(yǎng)成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針對數學學習任務及作業(yè),也只將完成作為最終目的,并不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意識,這很容易讓學生數學學習中滋生各種問題,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之路十分的坎坷難行。為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之中,老師要善用練習應用環(huán)節(jié)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及實際學習效果。比如:當學生完成練習任務之后,老師需要讓學生利用“為什么”來梳理自己的解題思路,如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這道題是否存在錯誤?錯在了哪里?等等,相信在這樣反思性學習的引導之下,學生會逐漸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意識與能力,不僅能感知到反思學習的價值所在,并且其反思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極大程度的提升。
三、借助錯誤習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
練習與運用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組成部分,老師要善于運用習題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夠更精準的把握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要知道學生學習中所呈現出來的錯誤,會是老師進行教學的重要資源,只要合理運用的基礎上,必能夠促使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更好提升,讓學生獲得不斷的進步與成長。具體而言,想要將錯誤資源的作用發(fā)揮出來,老師就需要讓學生對其進行有效梳理,具體梳理過程中可以采取兩種較為可行的方式,一種是再現知識的演變過程,另一種是要求學生建立錯題本。但對于錯題本的建立而言,必須要有較為規(guī)范的操作,如先將錯題一字不落的摘抄到錯題本中,然后針對錯題中的錯誤之處,要用統一顏色的筆進行標注,或者直接用統一顏色的筆進行記錄,并在錯誤處的旁邊標注清楚錯因以及正確的方法。最后學生需要定期翻看錯題本,并隔段時間后對錯題本中的題目進行再次練習。相信在這樣的錯題梳理背景下,學生便會從小具有反思學習的意識與能力,不僅能確保后續(xù)不再犯相同的錯誤,還能夠確保自身的思維更加的嚴謹與有效,能顯著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效率。
四、借助課堂收尾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通常由新課導入、新課講解與新課總結三部分構成,而針對最后的一個總結環(huán)節(jié)而言,就是讓老師及學生進行有效的反思與總結,正是升華數學教與學的有效環(huán)節(jié)。為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之中,老師必須要充分運用好此教學環(huán)節(jié),并要預留給學生充分的回顧時間,如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有哪些需要尤其注意的?相信在這樣持續(xù)的課堂回顧之后,學生就會從小養(yǎng)成反思性學習的習慣,并在反思中更好的解決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困惑。另外基于學生的回顧過程,老師還需要給予指導性的建議,以此來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成長。
五、總結
毋庸置疑,反思性學習能力已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能力,也只有當學生具有此能力之時,才能夠更好的理解、內化及運用所學,讓學生從小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及自我成長的能力。而想要實現此理想的教學效果,就需要老師從疑難問題、練習應用、錯誤習題及課堂收尾等環(huán)節(jié)著手,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相信也只有將反思性教學貫穿于教學始終之后,才能夠真正為學生的更好學習及成長而助力。
參考文獻
[1]左敏.淺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反思[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0).
[2]胡功興.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反思能力及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