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勇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教學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面臨著的教學改革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保證現代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的有效性。據此,本文從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相比難度更大,但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卻沒有進一步完善,從而導致大部分小學時數學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到了初中之后成績卻直線下滑。那么,是什么樣的初中數學教學問題才引起學生學習成績下滑呢?又有什么樣的數學教學模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呢?本文現以初中人教版數學教材為例,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初中數學教學問題分析
1.生活元素應用不足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一些看似難懂的數學知識其實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非常簡單,然而,學生進入初中后,有些教師為了刻意凸顯數學知識的“高大上”,往往只會羅列枯燥的數學知識,沒有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習慣入手加入生活元素,如此,學生的思考和實踐興趣自然不高。
2.數學教學過程安排不合理
傳統的數學過程只包括對數學公式的記憶和理解以及隨堂練習,即使讓學生參與實際的數學活動,也是由教師一步一步領著來,學生可自由探究的機會很少,如此,學生的思考和實踐興趣自然不高。
3.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力度不夠
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理論課教學中,教師還經常利用多媒體、微課等展示和講解教學內容,但是在數學課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很少很少,如此,數學課少了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幫助,教學有效性則難以體現。
二、基于數學教學問題分析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教學對策
(一)注重生活元素與數學教學的融合
1.創(chuàng)設合理教學情境,導入課堂知識
數學教師應當對教學情景的合理性進行分析,盡量創(chuàng)設學生能懂、易懂的生活化教學情景,如此才能很好的導入課堂知識。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室內墻壁裝飾”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利用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拼出各種各樣美麗的圖形,并根據墻壁的尺寸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尺寸進行裝飾草圖設計。
2.開展課外生活活動,實踐探究數學知識
生活實例是進行課外生活活動的主體素材,是學生實踐探究數學知識的主體內容。例如在教學《數據的波動程度》時,教師可以以探究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油車的油耗對比為主線,學習如何通過數據圖分析兩者油耗在1000公里內的波動程度,以探究溫室效應為主線,通過數據采集繪制24小時內一有綠植的密閉空間內二氧化碳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等等。總之,教師需要在課外生活活動中圍繞教學目標和內容讓學生進行多樣化探究,而且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樹立起信心。
(二)注重教學理論引導的合理安排,推進教學過程
教師在安排教學理論引導時要注意兩個原則:第一,操作性:教師將數學過程同知識引導做到有效的結合,直白來說就是教師要邊講邊做,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第二,統一性:數學教學的根本就是依據理論而驗證理論,因此教師也要將數學結論與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這樣可保證學生“不留尾巴”。
介于上述原則的分析,以下我們將以數學《勾股定理》為例。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先不急于展示勾股定理的適用條件,而是先展示銳角、鈍角、直角三種三角形,分別測量其三邊長度并帶入勾股定理進行驗證,驗證結果是只有直角三角形符合條件,然后讓引導學生總結——勾股定理只適用于直角三角形,從而更好的引出勾股定理的內容。上述教學引導過程兼顧了操作性和統一性,可有效引導學生的理論探究思路。
(三)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改的實施,信息技術逐漸被應用于課堂教學,這是實施趣味性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初中數學也不例外。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數學,即利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性特點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具象化展示,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數學知識的奇妙。如此,學生的理解難度大幅度降低,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自然提升。
例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時,學生肯定不明白反比例函數是什么?反比例函數圖像的特點是什么?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反比例函數圖像”,以圖畫替代講解,學生則一看就懂,一聽就會。學生經過這樣的展示,就能進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數圖像的平移、翻轉等問題,直至利用一張函數圖像解決所有的重難點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還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抽象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引導教學以及多媒體教學都是現代化的數學教學新模式,能夠有效解決數學教學問題,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個人淺見,希望各位初中數學教師能夠基于本文的論證分析繼續(xù)探究新的數學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常華蘭.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研究[J].文存閱刊,2017(1).
[2]李文軍.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2014(5):41-41.
[3]田軍.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5(10):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