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菊
摘 要: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健康與否,關系到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以及能否從學校到社會的平穩過渡。本文將通過相關調查分析,探討如何調適高職學生的就業心理。
關鍵詞:化工專業;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就業指導
高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其專業類型、擇業心態有一定的關系,而就業過程中的心理調適對他們順利就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論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相關數據,在綜合分析后歸納出了化工類專業學生就業心理的多重問題,從社會、學校、學生幾個方面提出了優化高職學生就業心理的方法與就業指導方面的對策。
1.數據來源與結果分析
1.1數據來源
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結合化工類專業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編制了一份調查問卷,圍繞化工類相關專業高職學生的就業認知等問題展開調查。調查對象為南京科技職業學院2016屆化工類畢業生,涉及材料工程、應用化工、精細化工、環境檢測、工業分析等專業。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了381份,其中有效問卷368份,有效回收率為92%,男生228人,占62%,女生140人,占38%。
1.2調查結果分析
1.2.1對就業影響因素的認知
調查問卷共列出了8項認為對求職面試最重要的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們把工作能力、專業知識、交際能力排在了前三位,說明化工類專業高職學生認為這三項能力對自己的就業重要因素,影響著自己現在和將來的發展。
在選擇職業時主要考慮的因素,統計顯示:
(1)選擇“個人今后發展”和“個人興趣與愛好”的畢業生比例分別占32%、19%,排前兩位,“經濟收入”占15%,排在畢業生選擇的第三位。這說明我校大多數化工專業畢業生在就業時較為理智,更加看重自身長遠發展,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去就業,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高工資。
(2)“自己是否適合該專業”占9%。說明還有一部分的畢業生對自己的專業不自信或不喜歡;“專業對口”占5%,排在第六位,說明我校大多數畢業生在擇業時,并不受限于對口專業,選擇的范圍很靈活,也從側面反映了我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較強,有自信去勝任不同崗位的需求。
在評價個人的競爭優勢和劣勢時,統計顯示:
(1)競爭優勢中排在首位的是“社會實踐經驗豐富”占26%,。這說明我校畢業生實踐動手能力較強,社會實踐經驗較豐富,成為了他們的主要競爭優勢,排在第二的是“學習成績優秀”占19%,排在第三的是“外語水平”占18%。由于化工行業中外企受到歡迎,加大了對外語水平的重視,導致這兩項內容受到畢業生的極大關注,并成為他們競爭中的有利武器。
(2)劣勢因素中“外語水平低”占28%,在所有不利因素中占絕對的領先位置,這表明外語水平已成為制約高職化工類畢業生就業的最大障礙,同時也表明在現在的競爭中,外語水平越來越重要,值得畢業生重視;“社會工作能力低”占12%,排在第二位,這是應屆畢業生普遍遇到的問題,由于社會交往,人際關系的處理經驗較少,導致了社會工作能力較低,這就要求在校學生應把握好學習與實踐的平衡,使自己的綜合能力最優化。
1.2.2就業傾向分析
(1)是否了解自己適合的工作類型。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很了解”的畢業生占62%,說明大多數畢業生在畢業前對自己的能力和定位有過思考,有清晰的目標,對自己的就業也充滿自信;選擇“說不清”的畢業生占38%,說明還有許多畢業生在擇業前比較盲目,對自己認識不足,定位不清晰,反映了他們缺乏自信,沒有明確的目標與職業規劃。
(2)畢業第一年工資期望值。調查結果顯示,90%的化工類專業畢業生薪金期望值主要集中在3000—5000元之間,僅10%的人預期能達到5000-8000元以上的月收入。這表明我校絕大部分化工類專業畢業生能對自己客觀的定位,期望值也是符合他們能力的合理薪酬,是正常理智的期望。
1.2.3就業指導作用發揮
對于問題“在你看來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對于就業的作用”,“一般”和“不大”各占43%,二者總比例高達86%,這客觀地表明了我校大多數畢業生對于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是很滿意,對此學校應引起重視,主動和畢業生溝通,分析原因,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提供令大多數畢業生滿意的就業指導。
2.化工類專業高職學生就業心理的特征
2.1化工類專業高職學生就業心理的積極表現
(1)就業信心增強。隨著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改革的不斷推進深入,化工類專業高職學生在校期間進行的培訓更貼近崗位需求,本專業畢業生更容易被對口專業錄取,對專業技術更加自信。
(2)就業心理趨于理性。“對目前的工作滿意度”分析發現,化工類專業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從總體上講趨于理性,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主動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剛走出校門的化工類高職學生在工資預期、崗位要求上較為合理。在就業途徑上不再是僅僅依靠學校、父母而是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就業,大多數化工類專業畢業生對目前工作滿意,能用正常的心態去對待就業問題。
(3)“穩定發展”的思想被大多數化工類專業高職學生接受。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問題“期望在目前的工作單位的工作年限”,66%的化工類高職學生選擇“2年及2年以上”,以絕對的優勢排在第一位,這反映了我校大多數畢業生希望能夠在一家企業穩定發展,努力鍛煉技能,而不是隨意跳槽,這是畢業生們真實的心聲;“1~2年”占29%,這部分畢業生對目前的工作不是很滿意或者是有更高的目標,希望一兩年后,帶著自己的經驗和得到鍛煉后的能力去尋求更滿意的工作;“3個月~半年”、“1月~3個月”、“其他”均占0%,這反映了我校畢業生比較穩定的工作心態以及較清醒的以鍛煉自己能力為主的意識,基本上沒有特別浮躁,忙于跳槽的現象。
2.2化工類專業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存在的問題
(1)擇業方向不明確。不少同學比較迷茫,一方面不愿意從事化工行業,但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沒有明確就業目標。加上部分學生家長及社會對化工行業存在的偏見,使學生在就業時存在矛盾心理。
(2)對于晉升或加薪盲目樂觀?!罢J為工作多久會加薪或晉升”分析發現,選擇“一年”占43%,這反映了化工類大多數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前途充滿信心,認為自己工作一年后就能晉升更高職位。但也反映了部分畢業生過于樂觀的心態,也反映出他們不了解企業崗位晉級規律,現實中可能會出現較大誤差。
(3)缺乏長遠規劃意識。“對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分析發現,大多數畢業生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比較清晰”,有自己的追求目標,并正在按計劃實施著;但還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比較猶豫,不知該如何給自己定位,仍在規劃中或等待轉機;或者沒能對自己進行分析思考,對自己的認識不足,仍處在盲目之中。
3.優化化工類專業高職學生就業心理的對策分析
3.1關注社會、家庭就業觀念的對學生就業心理的影響
家庭教育也對高職學生就業心理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不少家長期望自己的子女能找到穩定的工作,不要離開家太遠,或者希望輕松點的工作;同時由于社會存在對化工行業的偏見,很多家長甚至希望子女畢業后不要從事化工行業。這樣的家庭就業觀念難免也會對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帶來負面影響,導致學生矛盾心理的產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焦慮、迷茫、無助、逆反等情緒。家長們應該尊重子女的就業選擇,應該鼓勵孩子尊重自己所學專業,結合自身的性格、素質等因素自主擇業,不要給子女施加任何壓力。政府、企業、學校要協同新聞媒體做出努力改變宣傳報道視角,消除社會上對化工行業的誤解。
3.2調整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教學內容與形式
目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已納入工作常規,有專門的師資隊伍和教學規范,可以幫助高職學生了解就業形勢掌握一定的就業技巧。但是可以看到,就業指導課程作用的發揮有限,不能解決就業困難學生的個性化問題,不能幫助就業學生調整心態,促進就業穩定性。高職院校可以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心理學專業等抽調老師補充到現有的就業指導教師團隊,有針對性的開展就業幫扶工作,幫助畢業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專業,了解行業現狀,充分認識自我,幫助其真實的展現自己的素質和能力。
3.3加強高職學生就業心理的疏導,發揮學生自我調適作用
正面引導,針對個別就業困難學生,引入心理測評干預機制。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人才供應量并不匹配,無法容納每年迅猛增加的大學畢業生。但多數化工高職學生求職努力程度還遠遠不夠,許多畢業生應對就業困難準備不足,抗挫折能力差,在經歷幾次挫折后就選擇放棄。所以需要通過心理測評進行提前干預,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協助其正視自我,克服盲目、緊張等心理。
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通過就業指導和心理教育,讓學生掌握自我調適的方法。要樹立正確的符合自身的職業價值觀,任何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應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同時結合性格測試、職業素質測評等技術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實際情況,在擇業時不隨大流、不趕時髦。還要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思想,不期望就業時“一步到位”,可以先確定一個長遠的職業目標,再選擇就業的行業、地域和單位。按照職業發展需求,有目的的提升學歷和相關專業技能。最后,要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面對求職過程中的困難要保持冷靜,客觀分析自己優劣勢,有的放矢,不要等待觀望,更不要怨天尤人。
參考文獻
[1]葉章勇.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分析及就業指導模式探索[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
[2]黃朝陽.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_以九江學院為例[J]勞動經濟,2016(9)
[3]沈龔平.高職學生的擇業心理分析與就業指導[J]中國高職學生就業,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