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玲
摘 要:創建高效課堂是新課改后的重要教學目標,那么,高中地理如何構建高效的課堂,一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為高中地理教學的良好發展提供有效保障,呈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筆者就此做一闡述。
關鍵詞: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學也隨之在探索高效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到結合教學內容,創新性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學生的認知需求和教材需求,設計切實的課堂活動,從提高學生對地理興趣這一原動力出發,不斷拓展渠道,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一、高效導入,學生自主投入
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就是導入環節。每一新課的開始,都是建立在舊知的基礎之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開端,如何能夠制造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的導入精彩氛圍,也是構建高效高中地理課堂的第一道“關卡”。那么,無論是針對哪個年齡段的學生,趣味性始終是必須的,適合的導入與趣味的相伴,通常都能夠積極促進學生投入其中愉快自主開展學習活動。如,“中國的自然資源”教學導入時,教師通過一個話題來導入,“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都是自然資源?能說說,你知道的自然資源有哪些嗎?”這一問話方式,給了學生一個自我思考和表達的機會。同時,也讓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挖掘,學生可以從教室里、課桌上的桌椅、紙筆、書包開始聯想,再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以及企業生產中的原料與燃料等,與之密切相關的自然資源是哪些?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發散思維,進而指導學生對此進行總結和歸納。通過閱讀和分析圖片,從“是否可以循環或重復利用”問題出發,區別礦產資源和其他資源的不同,進而得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概念。從一個開始的話題到概念的自然引出,學生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參與性和主動性在不斷提高。而導入環節的設計,還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要有針對性,調動學生積極性,點明教學主要內容,講清楚教學目的,為授新課作好鋪墊,從而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城市化為例,教師播放《民工潮》片段,通過土地的擴張與民工的流動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使得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參與意識,而教師提出了“上海城市用地擴張圖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發展圖反映了什么問題?”“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等針對性問題,使得學生能夠迅速的進入到思考階段,順利投入到學習之中。也有的教師在以城市發展與城市化著一內容教學中,通過采取新穎的導入方式,讓學生以“假如我是一名市長,我期望城市是這樣發展的……”為開場白,不斷開掘學生的潛力,以表演的方式引出城市發展的概念。
二、創設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在新課改的深入實施下,也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趨勢下,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進入到教育者的視野,微課、慕課、翻轉課堂、自主學習等,基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和性格特征,通過比如采用學生先學后導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全程關注和學習教學內容,同時教師設計具體的方案,基于學生從課前、課中到課后的教學任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教學內容提前學習,如前置性學習,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獨立性,而教師則在課堂進行針對性教學,使得教學更為高效。當然,教師需要采取一定策略逐步讓學生具備前置性學習的基本能力。如學習《地球的運動》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繪制黃赤交角示意圖、二分而至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及二分而至光照圖,邊繪圖邊思考,地球所處不同位置太陽垂直照射點所在的位置及移動軌跡和移動原因,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通過網絡搜索相關視頻,從直觀角度理解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學生對這一教學內容中的基本知識了解清楚后,自然有了一定的基礎,對于知識的大概框架也已形成,那么,在實際課堂學習中可節省更多時間,教師指導學生繪圖時間所需幾分鐘,有更多的時間引導學生逐步剝開知識點,讓原本抽象的學習內容具體化,學生更利于理解掌握。創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具有促進作用,當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地理知識,親自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會得到保證與提高,漸而能夠構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
三、課上課下相聯,加深學生知識理解力
任何一門課程都需要的是課上與課下緊密相聯,實際上就是理論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從而得到驗證與反饋。而高中地理課堂同樣需要加強課堂內外的有效聯系,通過引導學生能夠從生活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更為深刻的理解地理知識,地理學科特色才能得以突顯。從課堂教學延伸的地理綜合實踐活動課,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正確理解,給予學生理論認知的更為生動形象的解釋和例證。如,組織學習小組對所在城市河流污染源進行調查,從實踐中及時發現問題,且根據所學、結合實際提出有益改進策略和建議,有益于遷移與發展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借助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將學生帶入自然、帶入生活、帶入到社會當中,以所學知識為基點,在現實中親自感受與發現,從而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識。學生參與和投入到實踐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設身處地的去結合相關知識解決發現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使得學生不再單純是一名“只知讀書”的學生,還是能夠發現社會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辦法的有責任、有擔當的有為青年,學生的社會價值顯現出來,同時與社會直接接軌,增強了學生自主意識和責任意識。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新課改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地理課堂生命力的持續發展,教師通過制定出一套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策略,運用能夠挖掘學生身上潛能的教學形式,使得高中地理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張雷,優化課堂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淺談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2019(02)
[2]王榮東,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