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摘 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其教學與其它學科的教學有一定的不同,但是,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音樂教學尤顯重要。作為高中音樂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運用互動模式,激活課堂,激發(fā)學生興趣,讓音樂教學實現(xiàn)高效。文章就如何構建高中音樂互動模式的問題,談幾點思考。
關鍵詞:高中音樂;音樂教學;互動模式;策略探究
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學科的教學目的是欣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音樂教學中,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一起發(fā)現(xiàn)、體驗、創(chuàng)造音樂美,改變教師單純講、學生簡單練、被動接受的方式,將興趣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導向,以學生的想想力、創(chuàng)造力等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宗旨,實現(xiàn)師生、生生的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促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高中音樂教學的互動課堂構建的主要策略問題,談幾點思考。
一、唱歌環(huán)節(jié)運用互動策略,提升課堂的時代感
互動課堂的構建,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做奠基,如建構主義理論、符合互動理論等。構建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和認知,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自主、順應、平衡的過程。符號互動理論,是美國社會學家米德提出,他強調認知的過程,是在互動過程中產生,個體在互動時產生不同的認知和反應。基于這些理論,高中音樂教學,也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應結合構建主義理論、符號互動理論,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促學生積極動起來。
音樂教學,從課型上分析,唱歌環(huán)節(jié)是最為主要的課型,因為音樂教學以表現(xiàn)出音樂之美為主要目的。唱歌環(huán)節(jié),一直以來,以教師范唱、教唱、練唱為主的單線教學方式,“教”和“學”、“練”過程中,缺少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這樣的教學,缺乏時代感,與新課改的理念相去甚遠。
唱歌環(huán)節(jié)的互動,主要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以教師動起來,帶領學生動起來,提高互動的有效性,提升課堂的時代感。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巧妙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學習的欲望,促學生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如唱歌時最關鍵的呼吸,呼吸是唱歌的基礎,尤其是聲樂學習時,呼吸更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方法,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如歌唱前,需要“深呼吸”,而深呼吸,恰恰是學生的難點。解決這個難點,教師可以用“聞花香”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大難題,增加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和交流是怎樣聞花香,這樣,營建了和諧的師生氛圍,促師生有效互動,也為音樂教學增趣加味。
歌唱,是音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音樂表現(xiàn)的主要途徑。教師還可以通過流行歌曲的演唱、展示,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在“歌頌祖國”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互相討論對于祖國的認知,再引入流行歌曲中贊頌祖國的曲目,如《大中國》、《紅旗飄飄》、《中華美》、《祖國贊美詩》、《愛我中華》、《十月是你的生日》等,以流行歌曲的片段,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欣賞環(huán)節(jié)運用互動策略,重視音樂的體驗性
音樂欣賞、音樂鑒賞,是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欣賞美的主要途徑。音樂欣賞活動,更是學生個性化的活動,教師對于音樂的理解和美的感受,不能強加于學生,否則,沿襲了應試教育、灌輸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巧設問題等,提升學生對于音樂欣賞的體驗性水平。
如《高亢的南北腔》的欣賞教學時,教師在課間,為學生播放歌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學生聆聽之后,教師提出問題:你們聽過這個作品嗎?這個作品具有哪些特點?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后,教授給以總結和歸納:這首歌曲,是張藝謀主導的電影《紅高粱》的主題曲。然后,播放《紅高粱》的片段,提問:這部電影描寫的是哪個地方的風情?……這樣的導入,將學生帶進中國的大西北。
教師再為學生播放西北的地理風貌,讓學生感受大西北的風土人情,再以《信天游》以及《紅高粱》的主題曲,讓學生初步感受和體會“西北民歌”的特點。之后,教師再聽過播放、范唱《淚蛋蛋》,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思考和總結“信天游”的特點,引導學生從旋律、節(jié)奏、曲調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感悟,再次聆聽,讓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風格。在教學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教學生演唱信天游《淚蛋蛋》,聽過演唱實踐,真正體會西北民歌的特點以及作品風格。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主要部分,音樂欣賞過程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利用歌曲作鋪墊、以視頻、音樂等烘托課堂氣氛,以問題為載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對音樂的體驗,互動,讓音樂欣賞更有效。
三、知識學習環(huán)節(jié)有效互動,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
音樂教學中運用互動策略,除了注重情感的體驗性,增強課堂的時代感,關鍵是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
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包括音的基本要素、音樂符號、節(jié)拍、節(jié)奏、表達等,是音樂教學的又一重點,只有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才能提高音樂的欣賞力、表現(xiàn)力。音樂知識的教學,和其它學科的知識的教學一樣,應改變灌輸?shù)姆绞剑⒅匦吕砟睢⑿路椒ā⑿虏呗裕せ罨A知識,為音樂基礎知識增趣加味。其中,教師運用多樣化、趣味化的方式,促學生動起來,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如“音的長短”、“音高”等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模仿動物的聲音,通過模仿的聲音的高低、長短等,感知音的長短和音高的概念,在這個游戲的基礎上,進行“音符”的抽象知識的教學。游戲的融入,營建和諧的音樂氛圍,加強師生的良好互動,也增強知識的生動性、形象性。
再如《現(xiàn)代京劇》的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從京劇產生的誕生與發(fā)展著手,與學生一起探討京劇——中國的國粹、“四大徽班”、“四大行當”、“四大名旦”、“梅蘭芳的貢獻和代表作”、“京劇的唱腔”、“南梆子”、“四平調”等,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設計、搶答、交流等活動,為這些枯燥的知識增加趣點,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互動課堂的構建,是新課改給我們提出的要求,是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必然應求。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善于調控課堂,優(yōu)化課堂模式,提升互動的效果,帶動音樂教學走向高效。
參考文獻
[1]蘇建雄.試探高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199.
[2]黃元熳.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藝術分析.北方音樂.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