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盛昌
摘要:分層教學打破了傳統教育公式化的教學模式,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本文分析了分層教學方法在技工院校體育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實施方案。
關鍵詞:技工院校;體育教學;分層教學
一、技工院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方法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當中,教師都是事先備課,課堂上完全按照教案授課,這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分層教學在體育課程中的應用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需要結合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生特點,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體育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淵博的知識構架,綜合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才能適應分層教學的需求。因此,體育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理念,精通專業知識以及技能,熟悉臨近學科知識,懂得教育學、心理學以及管理學等方面知識,才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由此可見,體育教師需要在分層教學中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二)激發學的進取心,給學生創造一個奮斗的階梯
分層次教學能夠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特征學生的創新意識。主動學習能力強,學習基礎扎實,學習習慣良好,理解能力強,成績優異的學生分在一個層次,能夠促使他們的思維發散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以快速發展。成績普通的學生分在一個層次,能夠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奮勇向前,積極追趕,向成績優秀學生看齊。這樣一來班集體就會形成一種你追我趕,互相幫助的良好學習氛圍,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所進步。
二、分層教學法的主要步驟
分層教學方法是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存在差異的狀況下,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分層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能力等方面都能獲得提升。針對這個學期所教七個班級,不同起點、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等情況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和練習,使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進步。
(一)備課分層
首先,技工院校教師應該在授課前掌握好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教材要求,這是開展分層教學的重要基礎。體育教師只有對所教班集體學生的整體情況以及教學內容難度進行熟悉之后,才能根據具體教學條件進行備課。備課過程當中應該綜合各方面因素,例如學生的知識水平、身體素質、體育技能等,然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適應的學習目標。其次,明確不同層次的教學重點,對于技術掌握全面的學生組,重點放在擴大學生全面體育知識的掌握,鼓勵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發展體育鍛煉意識的傳播力,體育教學中發揮“一帶一”的作用。成績普通組的學生重點在于多加練習,提高其基本技術的能力,才能促使學生的動作更加熟練,并從中獲得成就感。對于掌握技能忙的組,重點在于鼓勵,督促課后勤于練習,向班級技術好的同學請教,要求基本動作規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理解和掌握體育知識,對于同一個知識點,應該設計出不同的提問,尤其是在設計動作示范的時候,必須要具有針對性。例如基礎知識采取整體講解模式,能夠保證全班學生都能了解和掌握需要學習的基本知識。規范性知識采取分組輪流講解模式,才能保證普通成績組的學生掌握規范技術性知識。技術性知識采取個別講解模式,以便于促進成績優秀組學生對運行技術的理解和創新。
(三)創新評價機制
新型的評價體系才能和分層教學模式相適應。首先,教師應該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從多方面評價學生。把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和學習態度、學習過程相互結合。其次,在差異性原則的基礎上開展評價。教師應該綜合學生各方面的因素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進步以及學習效果。最后使用分層評價。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分層評價,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獲得進步。
三、分層教學需要注意的要點
(一)無差別對待每一位學生
劃分層次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對學生分組之后不能把成績落后的學生稱之為差生,更不能使他們受到其他組學生的歧視,要保證一視同仁。
(二)有效地把握分層的標準
教師應該明白造成學生成績差異的主要因素,比如有的學生基礎較差,有的學生理解能力較慢,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積極,有的學生方法不靈活,有的學生粗心大意等。教師必須理順引起學生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之后,再根據實際情況準確劃分層次。把握好分層標準,才能科學合理的分層,從而有效的開展教學,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分層教學是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具體體現,能夠使全體學生獲得進步,健康成長,更是新時期對體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技工院校體育教師應該深入研究分層教學原理,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材內容合理對學生分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袁臻.分層教學法在職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7,23.
[2]梁曉松.分層教學法在技工院校體育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