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摘? ? 要】小學數學的教學非常需要技巧,畢竟數學是一門靈活的學科,需要教師把課程的解題思維傳授給學生,學生再經過自己的理解去讓它變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小學數學的教學更應該是一種思想的互動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方式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師生互動? 交流理解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19
因為年齡的差距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是不足的,這樣的情況造就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巨大隔閡,學生的年級越高,這種隔閡就會越強烈。現在的學生們,相比于以前的學生,他們的自主能力更高,也更有自己的思想,以前的學生是教師讓他們干什么,他們就干什么,跟著教師一步一步學習,而現在的學生思維更為跳躍,再不是對教師的話唯命是從了。這樣的現象有好處也有壞處,現在的學生思維更為靈活,數學本來是一門需要高度靈活思維能力的學科,學生因為從小就接觸到靈活的數學教學,他們的思維也就非常靈活,所以在思維的時候,就會相對比較容易。也因為學生更有自己的主見,所以就會在教學中出現不少調皮搗蛋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教師是又愛又恨,不知道如何處置。如果教師采取嚴厲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禁錮學生的思想,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不會那么好。為此,教師應該考慮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不是長幼的關系,而是朋友的關系,與學生進行充分地交流互動,讓學生愿意與教師分享自己的心聲,這樣教師就會更容易知曉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學生的思維動態。
一、課堂通過手工進行互動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階段,很多內容并不是那么困難,所以教師也不一定把課堂的內容講解的那么死板,應該多增加一些活動的元素,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活躍起來。比如說,教師在講解三角形、正方形的時候,不要提前就把三角形的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講解出來,而是帶領著學生一起制作三角形與正方形。讓學生準備一根較長的繩子,通過折疊繩子構建出不同的圖形,并用圖釘去固定好,然后再用直尺測量一下這根繩子構成的圖形的各邊的特征。這樣學生在通過自己動手制作之后,能夠對圖形的理解更為深刻,因為自己參與到了課堂之中,他們也變得非常積極。在手工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并不是需要形成教師帶著學生完成,而是要形成相反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帶領著教師去完成每個手工的步驟,教師需要做就是提醒學生并且與學生一起完成,一旦學生遇到了不懂的問題,教師應該用引導性的語言去幫助學生,讓學生在思考之后對該問題進行解答。
數學正是這樣一種充滿著摸索的學科,所以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更多的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摸索來龍去脈,探究每個步驟的過程以及主要的特點與特征。這樣的教學形式更像是一種師生的合作形式,在這樣的過程中,師生的關系也會變得更為緊密,是師生也是課堂上的“玩伴”。但是,這樣的方式比較浪費教學時間,教師一定要注意控制課堂的節奏,掌握課程的時間分配,最主要的不是放在這些輔助的活動之中,而是要放在重點的課程講解上面,一旦學生在完成的時候遇到了較大的障礙,教師就應該給提供學生一些較為清晰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問題。
二、與學生形成“一問一答”的良好互動關系
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主要互動還是源于教師設置的各種課堂問題,這些課堂問題是構成課堂學習的主要組成部分,連接著課程的各項內容。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越來越不想表達自己的心聲,還有一些比較膽小的學生,他們對于當眾回答問題是比較畏懼的,這就造成了教師常常提出了一個問題之后,下面的學生鴉雀無聲,有些學生甚至把頭埋得低低得,害怕教師把自己抽起來回答問題。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一開始就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度的提升,在學生的早期學習階段就要注意培養學生,鼓勵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到了后期,學生在與教師進一步熟悉之后,他們也就更愿意起來回答問題了。為了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教師在早期階段,應該用一些小措施去吸引學生,比如回答問題采用積分形式,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就加一分,問題回答正確加兩分,最后評選出每天或者每周回答問題最多的學生,進行小小的獎勵。因為有了獎勵的刺激,學生的興趣也調動起來了,他們在課堂上的專注程度也會更好,學習效率也會大幅度地提高。因為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有了問題的互動,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就能夠更清晰的知道學生的問題難點,在講解知識的時候,就可以針對這些難點進行精講,由此數學的教學就變得更直接、更有針對性,對學生的教育意義也更加的深遠。
三、增強課下與學生的交流
在小學時期,一個教師可能被分配教學的班級不止一個,有些教師對于班級的教學常常是教了就走,在課下基本上與學生沒有什么交流,這樣自然對學生的情況就不是那么了解。根據普遍學生的成績反映,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班主任教學的學科,這個班級的整體成績就會顯得更好,這是由于班主任不僅僅在上課的時候與學生有充分的互動,在課下的時候也會與學生交流思想。所以,對于那些并不是自己是班主任的班級,教師更應該多多留意一下,在課下也與這些班級的學生形成一些良好的互動。但是,教師教學精力是不夠的,特別是還要擔任班主任的教師,他們平時的事情就很多,這樣就沒有太多的時間一一調查每個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問題。為此,教師可以通過間接的方式與學生形成交流,比如說與所教學的班級的班主任和班長以及數學課代表進行交流,通過他們的語言,發現個別學生的問題,從而及時找準教學上的問題。還有,教師可以從每天的作業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細心地批閱學生的作業,并且與之前的作業情況進行對比,這樣就能夠清晰地了解到學生的變化。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格外注意語言的技巧,對于學生的進步,要及時對他們進行表揚,而對于學生的缺點與不足,要用細致入微的語言去幫助他們改正缺點。總而言之,數學是一門需要細心和耐心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之中也更應該注意這兩點,用自己的愛呵護每一個學生。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的學習互動,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讓師生之間的距離感拉近了很多,并且學生愿意與教師闡述自己的問題,課堂的互通加強,教師對學生的情況了解也變得更為充分,教師就能夠及時找到學生的學習問題,明白學生的學習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