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自勇
【摘? ? 要】情境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引導學生而借助多媒體、活動、故事、游戲等方式來創設的虛擬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知識,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進入探究過程中,進而獲得數學知識構建,培養學生技能的一種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而進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情境教學?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032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學生的思維開始工作了是因為遇到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小學生一旦對遇到的問題感興趣的話,就會產生解決問題的沖動和要求,這個時候,也才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小學數學學科是思維的體操,構建富有啟發性的思考問題的情境教學則是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在數學課堂的實踐教學中,怎樣才能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這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以游戲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在接受系統教育的初期,很容易因為不習慣學校當中的約束性而產生叛逆感。在這種背景下,想要實現對學生的數學知識教學,其效果可想而知。然而適齡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必經環節,因此為了實現對小學生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讓他們能夠喜歡上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創設出一些課堂游戲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趣味化,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當中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來實現數學知識的學習,從而更好的激發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我在教學“可能性”的問題時,就通過“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提問學生“誰會贏”“誰能贏”“一定是我贏嗎”,從而讓學生明白數學當中的可能性概率。
二、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認識需要的情趣表現,是小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心理基礎。孩子的全部學習活動,都伴隨著他們情感的參與。積極的情感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這種濃厚的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很多小學生不喜歡數學的原因就是數學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要想改變這一狀況,就要為小學生創設趣味性數學教學情境,發揮情境教學的重要作用,變抽象為具體,將數學知識寓于生動有趣的趣味性環境中,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結合學生愛游戲的特點,在教學“可能性”時,我們可以組織這樣的“剪刀錘子布”游戲:教師先請一名學生上臺與老師玩游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想知道誰會贏,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問:我和這位學生繼續玩剪刀錘子布的游戲,你們說我能贏嗎?一定贏嗎?只能怎么說?然后組織學生活動。通過游戲的吸引,學生很快的被吸引,在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教學落在實處。
三、巧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故事是低段小學生們的最愛,如果教師能夠把數學問題以童話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的話,既能給數學問題賦予一定的情節和生命,而且還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教師可以將語言描繪、畫面再現以及音樂渲染等三者有機地結合來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從故事中主動發現問題,然后再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思考。例如,在教授“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內容時,在新課伊始,我就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花果山有三只小猴子,這個時候他們都吵著要猴爸爸給他們買香蕉吃;其中,最小的猴子嚷著要很多個香蕉,大猴子則很懂事說:‘我就要一個,但是要最大的那個。’精明的老二這個時候說話了:‘我不要最大的,也不要數量最少的,但是數量要比大哥的多,比弟弟的大一些。’這個時候,猴爸爸沉思了一下,買來了三個同樣大的香蕉,把第一個分給老大一半,將第二個再平均分成了6段,取出了3段給老三,最后將剩下的一根平均分為4段,給了老二2段。三個猴子都高興極了,他們認為爸爸對他們都是最好的。同學們,猴爸爸這樣分,公平嗎?要想知道原因,咱們學了新知識自便會分明。”學生這個時候也會興趣盎然地進入到了新課探究當中。這樣進行新課的導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目的除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外,教師還要注重通過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能積極進行合作探究,這樣才有利于知識的構建。以“容積”的概念教學為例,對于容積,更多學生是停留在體積概念上,而容積是指物體能容納物體的多少。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探究中形成容積的概念,教師設計了如下的情境探究活動:觀看:(1)幻燈展示集裝箱,提問“集裝箱的作用是什么?”(引導學生明白容積要能容納東西)(2)對比活動,教師提供一個空的長方體和一個實心長方體,讓他們對比他們的區別。(在實踐中對比容積和體積的不同)(3)實踐活動:大小不同的兩個正方體,看看他們裝的東西誰多?(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容積的不同)
通過上述活動后,引導學生說一說我們生活周圍像集裝箱、倉庫一樣的能容納物體的東西,如抽屜、鉛筆盒、體育館、酒瓶等,然后小組討論這些物體的共同點,教師點撥而引出容積概念。
有效的情境設計能夠把學生的學習帶入到一個美妙的數學天地當中,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既能加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又能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數學知識。總的來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且多種多樣,以上幾點只是我在實踐教學中比較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而已。但是,我認為在創設情境教學時,需要做到創設情境的目的要明確,情境教學的形式也要新穎且有趣味性,組織要活,創設的時機也要巧。只有做到這幾點,才能真正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知識,活躍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知識、技能和情感等方面都能夠得到有效的發展。具體教學中,設置多種有效的教學情境,既能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樂趣,又有助于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
參考文獻
[1]丁福軍.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課程實施現狀個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