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梅蘭
【摘? ? 要】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個好的提問,能使全班學生都處于思考問題、參與討論問題的積極狀態,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提問? 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04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師設疑提問,學生質疑問難,是引導學生展開學習的重要手段。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去探討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運用得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能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優化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怎樣進行提問,尤其是在課程中如何進行啟發式提問就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我談談在教學中的膚淺認識:
一、課堂提問的誤區
課堂提問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好的提問能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鏈接,使學生的學充滿快樂,提高效率,能夠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但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著幾個誤區:
(一)提問頻繁,數量多
試想一想,一堂課45分鐘,平均每分鐘就問一個問題,所提問題過于簡單,幾乎只有一個答案。學生被諸多的問題牽著走,哪有時間進行思考!往往是在一個連著一個問題“轟炸”下“不假思索”地忙著回答和應付,這樣的提問毫無效果。因此我們應該精心備課,精心挑選,精心設計問題,做到越精越好。
(二)不給學生思考空間
教師在平時教學中,特別是公開課教學中,只是把提問作為教學的一個表現形式,不注重提問的教學效果,往往一個問題提出來后,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急于讓學生回答,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提問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就應該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真正地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師傾聽缺乏耐心
很多時候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因為老師沒有養成傾聽的習慣挫傷了孩子學習的熱情。比如,學生的話還沒有說完,你就搶口強說;學生的話還沒有聽清,你就迫不及待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興致勃勃地發言,你卻心蕩魂游目光斜視。學生還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中去嗎?
因此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還要會傾聽,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因為“聽”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不僅涉及到人的行為、認知和情感的各個層次,而且需要心與心的理解。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學生身上,給予對方最大的、無條件的真誠的關注,明顯表示出你對學生的尊重與興趣。學生可從教師的這些行為中得到積極的情感反饋——老師對我說的很在乎,我所說的一切很重要。只有老師對學生的回答認真傾聽,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感,才能使提問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提問要能啟發學生思維
什么樣的問題才富有啟發性呢?那就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略高于學生的智力和知識發展水平,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與愿望,在語文教學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還必須主動尋找與學生相契合的思維切入點。教師要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就可以從學生的一舉一動中領悟學生的特點和欠缺,可以找到提問的思維切入點。
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為課堂上學生思維的發展只要是從問題開始的,設計巧妙、生動有趣的提問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地思考,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智力。我們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就要讓學生學會“跳一跳”,然后才“摘到果子”,如果沒有這“一跳”,“果子”可以隨便得到,那就無異于是不勞而獲,長此以往,學生還會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敷衍了事,不思進取,只有了解和關注到學生的自信心和好勝心,才可以讓學生獲得思維的飛躍,情不自禁的飛躍。
三、突出重點、難點
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性要求教師的教學要追求高效。提問作為一種啟發學生思維的教學手段,在設計問題時就應作到目的明確,指向清楚,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引領學生把握教學內容的要點。因此,問題的設計要結合教學內容,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模糊點等精心設計問題框架。
處于課程中的一些教師由于對教學理念的片面認識,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而放棄了自己的責任,盲目地跟從學生的思維確立自己的教學進程而忽視了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科學把握。課程提倡尊重學生思維,但決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科學地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研究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教學內容,有目的的思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四、精心設計問題
教師要針對所學內容有目的地設計好問題,比如“我需要在哪個環節提問,提什么樣的問題?這個問題該怎樣來引入?這樣問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嗎”等等這些都要提前想一想,千萬不能隨心所欲,雜亂無章,漫無中心。要引導學生通過這些問題層層深入理解課文。若是想到什么就問什么,跳躍性比較大,學生就會不明所以,來不及思考。課程標準中提到:“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所以在教學中設計問題不求多,而求精。問題不宜太簡單,太簡單沒有思考價值,對教學不起作用,不能發展學生,不宜太難,太難的問題超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也不能達到教學目的,提出的問題,就如跳一跳能摘到的蘋果,讓學生產生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時,教師提出“黃河發生了哪些變化?她原來什么樣的?是什么原因引起黃河的變化?”既難易適度又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總之,語文教師課堂的提問藝術的技巧是每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之一。語文教師課堂提問藝術的技巧既給教師帶來無盡的教學興趣,同時也給學生帶來思考上的快樂。這樣才是每位教師孜孜以求的最佳境界,才能使語文教師課堂的提問藝術日趨完善、日趨完美。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的發展而服務,為教師的教學服務。應該說,教師抓住了提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可以較輕松地為學生提供支撐與幫助,激發學生興趣,發展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給予并豐富了語文教師課堂提問的新內容、新途徑和新方法。
參考文獻
[1]馬偉.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