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芬
摘要:興趣課堂是培養初中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初中學生搞好學習的有效載體。但目前的許多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課前準備不充分、課堂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和缺乏必要的教學反思。為此,要提高初中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就必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采用靈活自如的方法教學并及時進行課后反思。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興趣課堂;教學
興趣課堂不僅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而且能為初中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學習中創造相對寬松而有益的空間,是培養初中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初中學生搞好學習的有效載體。本文擬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激發初中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若干建議。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前準備不充分。凡是預則立,不預則費,課堂教學也是一樣的,要想把課上好,就要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但許多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卻不考慮這些,他們認為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現有的三寸不爛之舌就一定能夠把學生“教”好,所以他們在課前沒有認真進行備課,對課標要求和教材知識點不熟悉,導致在課堂教學中要么是知識點講不清、講不透,久而久之,學生就不再信服老師,就不喜歡上道德與法治課。
(二)課堂教學方法不夠靈活。新課改要求道德與法治課要用活動課的形式來乘載教學內容。但許多老師還沉浸在以往的教學方法里,“主宰”課堂,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很少,激不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有些老師的課堂也有活動,并且活動很多,但這些活動都非常淺表,把不該活動的地方也進行了活動,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學內容,最后導致效益低下。
(三)缺乏必要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可是,有許多老師上課,40分鐘或45分鐘一到,下課了他們也就上完了,根本不去反思自己的課上得如何,知識點是否已講清、學生是否已聽懂并會運用了,當然也就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興趣教學的思考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1.查閱文獻資料。每個人都不是全才,就算是很能干的人,在有自己優勢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所以,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要想把自己的課上好,就要不斷地查閱文獻資料擴寬知識面,知識面寬泛了,課堂上才能根據教學內容例舉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上學生喜歡的課。
2.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備課,是課前準備最重要的一環,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方面,要想把一節道德與法治課上成一節優質課,教師就必須適應教改的形勢要求,認真深鉆教材,了解學生,研究教法,準備充分,學生學習起來才有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用心準備教具。教具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教具種類繁多,比如實物、圖片、標本、模型、三機(錄像機、幻燈機、放音機)、多媒體電腦等。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精心準備教具,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4.靜心思考課堂教學。教案寫好以后,教師要在上課之前在頭腦中回憶教案的整個過程,要像放電影一樣把課堂上要講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步驟、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等統統在頭腦中進行放映。如果發現有不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要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增補或刪減,用這樣的方式對教案進行再加工,它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更明確,重點更突出,結構更嚴密,條理更清楚。
5.課前做好侯課工作。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要想把自己的課上好,侯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如果我們在上課預備鈴響之時準時到達教室門口侯課,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首先,暗示了學生該上課了,學生就會很自覺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其次,教師可以用這段時間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以便在正式上課時以良好的情緒和精神來感染學生;再次,這種行為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所以,課前做好侯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采用靈活自如的方法教學
1.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教學是雙向性的,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愿意親近、尊敬、信任自己的老師,才會相信老師講授的內容,對老師講的知識感興趣,也才愿意讓老師為自己的學習助航。同樣的,如果學生不喜歡、害怕甚至厭煩老師,那么學生對老師講的內容就很難產生興趣。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設法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精彩的課堂引入。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優質的道德與法治課與精彩的課堂引入是分不開的,因為精彩的課堂引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科學安排時間。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周課時一般安排二至三節,一節課有40至45分鐘,時間緊,任務重,所以必須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現代教育心理學和統計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教學開始的10分鐘內思維逐漸集中,在10—30分鐘內思維處于最佳活動狀態,隨后思維活動水平逐漸下降。所以,要想把一節道德與法治課上成優質課,應設法盡量縮短前10分鐘和30分鐘以后這兩段時間,重難點的內容盡量在10—30分鐘內完成,這樣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4.恰當的課堂活動。新課改要求要用活動課的形式來承載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課堂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而設計的,它必須是有效的。課堂活動可分為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具體的形式主要有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前后四人組交流、全班評議、課本劇表演、情境再現、詩歌朗讀、游戲、主題班會、宣誓、競賽和演講等。
5.熟練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隨著教育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因為多媒體可以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有些比較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就可以很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種教學方式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
6.實施激勵教育。在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上,教師應適當地實施激勵教育,比如愛心激勵、目標激勵、榜樣激勵等。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方式激發和喚醒學生的內動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進而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這樣的教學方式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及時進行課后反思
一節課上完之后,教師要及時對自己的課進行回顧、反思或總結,仔細分析自己上課的得失成敗,分析自己的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以及在哪些方面還有待改進,再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方法,不斷地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以便為以后的課堂教學積累寶貴的參考經驗。
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它對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十分重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通過多種渠道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愛學、好學、樂學,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艷鳳.給孩子最美好的東西[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