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 劉緒崇
關鍵詞 網絡安全與執法 實踐能力 培養模式 開放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23
Keywords network security and law enforcement;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mode; open experiment
0 引言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網民數量的急劇增加,然而網絡基礎設施隱患重重,網民安全意識薄弱,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習近平總書記在各大重要會議中也多次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重要思想,把維護網絡安全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然而,我省的網絡安全執法建設嚴重滯后,所以公安機關急需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網絡安全保衛與執法的隊伍,以期預防和打擊網絡違法犯罪、保證網絡環境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公安院校承擔著培養和向公安實戰部門輸送專門人才的重要職責和使命,因此,從國家安全出發,結合互聯網違法犯罪的嚴峻形勢和公安工作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如何培養“實戰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成為公安高校人才培養中亟待解決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1 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根據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國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大學院校排行榜中,目前有15所高校設置了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綜合性、交叉性、實踐性是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一個很突出的特點。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學生不但要具備對互聯網信息進行“打、防、管、控”的技術處理能力,還要具備從執法的角度去維護網絡安全的能力。通過從湖南省網絡安全執法工作的實際出發,對湖南警察學院自2009年至2016年期間關于網監人才的相關培養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專業定位不準確,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由于缺乏對專業定位的深度思考,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方面,基本照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思路和模式,專業課程的設置是計算機專業課程與公安類專業課程的簡單組合和疊加,導致專業特色不突出,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同時掌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類課程和法律類課程。
(2)教師隊伍實戰經驗不足,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具有較強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相對不足,專業教師主要由以前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和信息安全專業的教師組成,主要從事相關專業的理論研究。一方面,專業師資隊伍數量少,教學工作任務重,由于缺乏對公安工作的深度調研和實踐,因此教師對公安行業和實戰的需要了解不充分,教學內容陳舊,嚴重滯后于打擊網絡犯罪的時代要求。另一方面,教師缺乏學習,與相關領域的行業專家和企業專家交流不多,教學方法單一,難以滿足專業教學的時代需求。因此,學生實戰能力培養方面,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教師也處于一種有心無力的尷尬境地。
(3)經費短缺,缺乏實戰教學平臺建設。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學生的實習內容沒有與校外實踐基地的課程實現有效融合,因此,校外實習基地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同時,由于辦學經費相對短缺,在校內實驗室、實訓平臺的建設方面受到相對的限制,因此,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符合實戰需求的教學平臺,提供給學生進行實戰技能的訓練。
(4)公安招錄和就業體制不健全,給專業學習帶來的影響。一方面,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學生就業崗位與專業不對口,網絡安全與執法及刑事技術(電子取證方向)等相關專業畢業學生447人,一次就業率達100%(其中一次入警率達98.5%),但目前從事該專業的學生人數僅為38.5%;另一方面,就業方式為公務員考試,考核的內容為《申論》和《公共基礎知識》,不包含專業課知識,極大的降低了學生對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視程度;再者,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課設置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開課,其中大四還有半年時間是畢業實習,學生平時還有體能訓練,必然進一步導致絕大多數的學生以就業為首要任務,進一步壓縮專業課的學習時間。
綜上所述,目前,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學生培養與實戰的需求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學生在畢業后難以適應和滿足崗位的需求。因此,我們急需從現狀出發,以重點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為目標,重新調整思路,找準專業定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專業特色,全面打造區別于傳統公安專業的新型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新思維。
2關于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
第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尊重教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突出專業特色,創建并完善“教、學、研、練、戰”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聚焦新時代網絡安全與執法工作的新要求,強化教學貼近基層、貼近一線、貼近實戰,始終堅持“實戰有所需、教學必有應”的原則,以提升民警履職能力和實戰本領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加強網絡安全執法技術的公安學科建設,科學設置課程,著眼民警素質能力短板,全面加強政治訓練、專業訓練和技術戰術訓練。
第二,準確把握公安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區別,明確目標,突出特色。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核心問題,將公安院校與技術科研型高校區別開來,著重應用人才的培養;將公安院校與職業教育區別開來,樹立以理論教學為基礎,注重理論與應用的結合培養方式;將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與其他公安技術類專業區分開來,把握該專業的時代性特征和高信息化程度的要求;同時我們要把該專業與計算機專業的區分開來,本專業的人才除了會計算機技術以外,我們培養的是人民警察,需要有高標準的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質,有忠于國家終于人民的高尚情操,還需有正義執法者,需要懂得技術與法的有效結合。
第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目前,公安機關對人才的需求已從以前對計算機簡單的操作,到現在需要從事網絡安全管控、網絡犯罪偵查、電子數據取證、技術偵察、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設等工作的實戰人才,在不斷的發生改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為從事網絡安全執法與保衛工作的高素質專業警察隊伍,需要站在時代的前沿并具備發現和預防犯罪的能力,將公安工作從被動的打擊向預防犯罪轉型。因此,作為培養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的公安院校,需要構建全新的人才培養體系,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方面打破傳統思路的限制和約束,緊密結合時代的需求,創新教學方法,構建適應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第四,從實戰出發,緊跟公安工作的時代步伐。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強的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網絡安全監察、網絡犯罪偵查、電子數據取證、輿情發現與處置、公安信息化技術、技術偵查等方面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因此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實踐要求較高。那么我們的專業建設就要圍繞這個主題和重點來展開。
因此,對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緊緊圍繞培養“實戰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通過打造實戰與理論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編寫與實戰零距離對接適合本科教學的專業教材,加強實驗平臺建設為手段,形成“厚基礎、重實踐”的全方位的專業培養模式,最終實現在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全方位的提升,為網絡安全執法與保衛部門輸送優秀的專業人才。
3 具體措施
目前大部分公安院校和其他多數高校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相近,受傳統教學理念與教學條件的限制,雖然進行了教學改革,大都有自己的專業特色,但大部分的專業課程設置大同小異,沒有很好地突出公安行業的需求,沒有很好地與社會需求接軌。針對公安院校的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的特點,培養適應公安工作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和措施:
(1)構建“教、學、研、練、戰”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以公安實戰應用人才培養為目標,緊緊圍繞“教、學、研、練、戰”五位一體化人才融合模式,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與實戰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從培養公安實戰人才需求出發,構建“理論課堂+集中實驗+開放實驗+第二課堂+跟案實戰+學科競賽+課程設計+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10個環節的人才培養路徑,實現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與服務實戰的人才培養閉環,緊扣服務實戰主題,讓服務實戰回饋教學,提升教學。
(2)師資隊伍實戰能力培養。師資培養聚焦實戰,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調研、掛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等方法,全方位的培養和提升教師的實戰經驗和能力,督促教師積極主動了解實戰,通過切身實戰服務的過程了解教學的需求和目標。即時梳理和總結、提煉服務實戰的教學成果,形成教學資源,融入教學過程,更新教學內容。
以前,教師都是單打獨斗、閉門造車,沒有形成合力。有實戰經驗教師,對教學方法缺乏了解,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卻不懂公安業務知識。因此,可根據專業師資結構和特點,構建以課程、科研項目為引導的“課程+實戰+教學”模式的互補型教學團隊。采取“互幫互助”、“以老帶新”的方式,將從基層選調或遴選的實戰經驗豐富的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高校畢業新進教師進行捆綁,促進教學團隊的形成,全面提升教學水平和服務實戰的能力。
(3)推進教學方法形式多樣化和教學手段靈活化。從實戰出發,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靈活的教學手段。一方面,專業課授課全部采取案例驅動、情景分析、翻轉課堂相結合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在實驗教學方面,減少集中統一實驗,加大開放實驗、第二課堂、案例分組實驗的時間比重,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實戰,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溝通和交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專業定位和崗位能力需求。
(4)優化教材結構和教學內容。目前公安院校的教材很多,但是普遍存在內容陳舊、與現代化公安實戰工作嚴重脫節的現象,難以教學對實戰的需求。此外,也有部分教材內容與實戰相吻合,但形式上更偏向于工具書,內容缺乏理論深度,也不適合于本科院校的教學需求。因此,在服務實戰、教學團隊建設的基礎上,努力打通實戰與教學之間的壁壘,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和技術前沿,構建新形勢下符合本科公安院校教學需求的教材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識,撰寫與現代科技與實戰相融合的優秀教材。
(5)加強實驗教學,注重實驗項目設計,增大開放性實驗比重。隨著公安教育體制的深入推進,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越來越向實戰轉型,而實驗教學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加強實驗室硬件環境建設的同時,需要注重實驗項目及實驗內容的設計。課堂實驗教學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中占據了相當的比例和主要地位,實驗項目設定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團隊以掌握技能為目標,梳理出一條比較清晰的思路,精心設計實驗項目和實驗環節。
此外,在傳統驗證性、綜合性、創新性的課堂實驗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內容和形式的拓展和延申,與省內的有名高校建立聯合實驗室,加強院校之間的師資聯系,加強高校間學生的交流,激發學生學習內生原動力。建立相對固定的學習團隊,指定相對固定的教師帶隊,以教師的科研項目為導向綜合教學內容,擬定開發性實驗項目,提升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實驗的時間以“固定+靈活”相結合,按照“3:7”的比例安排相對固定的指導時間和學生自由選擇開放實驗時間,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固定的實驗項目,并制作實驗報告,記錄實驗過程。
4 總結與展望
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在湖南警察學院辦學思想的指導下,通過教學實踐反饋調查及社會檢驗,不斷完善、優化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實踐檢驗人才培養的良好機制,構建特色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課程體系,力爭將湖南警察學院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打造成全國公安類院校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特色專業。
基金項目:院局合作模式下網絡犯罪偵查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研究(2016湖南省教改課題)
參考文獻
[1] 劉緒崇,趙薇,童宇.公安院校開放實驗教學模式和方法探究[J].公安教育,2018.286(11):65-69.
[2] 季敏,郁軍海,朱斌.警察院校招錄體制改革背景下的開放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0(2):159-160.
[3] 趙明富,陳渝光,陳旭川.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方法和實驗室開放模式的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0(6):4-7.
[4] 楊瑞霞.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開放式實驗教學[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No.148(07):144-146.
[5] 何炎明,王宏斌,戚康標,et al.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實施開放式研究性實驗教學[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6):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