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愛明
摘要: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具有趣味性的學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倘若教師能發揮該學科的特點,運用化學魅力為學生創設多樣的情境,不僅可以使化學課堂更具趣味性,還可以點燃學生的探究性趣,使學生在體驗積極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對化學知識的有效建構,以此實現有效教學。在本文中,我立足情境教學的優勢,就如何創設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化學;情境教學;有效教學;實施對策
在新課改背景下,情境教學自提出就備受廣大教師的青睞。情境教學的實施離不開教學情境,而所謂的化學教學情境是指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所需,運用多樣的手段創設的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的情境。化學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其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探究,自主建構有價值的化學知識,從而提升其化學學習質量,實現化學有效教學。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有效地創設教學情境呢?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不同方面對此做出說明。
一、以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現實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的蹤跡。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以生活為背景,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生活現象中包含的知識,以此實現知識的自主建構,同時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為運用所學解決生活問題,提高生活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在初中化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想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不妨打破課堂、教材的限制,運用生活教學,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給予學生體驗生活的機會,使其在生活中探索化學。以“我們周圍的空氣”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魚兒是離不開水的,那么,在生活中我們離不開什么呢?(引導學生回歸生活,給出空氣此答案)那么,我們為什么會離不開空氣呢?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呢?如此未知的問題自然可以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其之后會結合教材內容,積極探索空氣的組成成分,順其自然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
二、以實驗創設教學情境
化學是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的開展,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使其在經歷化學現象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加深對其認知,同時獲得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發展。而且,新課改倡導教師在組織化學教學活動的時候,要重視實驗教學,以多樣的手段為學生展現極具趣味性、創新性的實驗,借此引發學生的參與,使其自主性的發揮下,探索到有價值的化學知識,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由此,我在組織初中化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會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為學生創設實驗情境。以“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初,我先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實驗情境:展示一個盛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塑料瓶,接著,將一根點燃的蠟燭放到大燒杯中,慢慢地將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倒入燒杯。以此提出問題:在這個實驗中,二氧化碳是什么顏色的呢?其狀態如何呢?在將二氧化碳倒入燒杯的時候,出現了什么現象呢?在這樣的問題情境參與中,學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對二氧化碳的性質建立感性的認知,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以此實驗為基礎,我繼續進行這樣的演示:將兩根高度不同的蠟燭放到大燒杯中,慢慢地將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倒入燒杯。借此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在此次觀察中學生會發現,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且其密度要大于空氣。之后,我給予學生自主操作實驗的機會,引導兩名學生分別向裝有清水的杯子里吹氣,觀察水杯中的水有怎樣的變化。然后,繼續實驗,將1/3的水倒入裝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觀察現象……如此一系列實驗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點燃學生的探究興趣,還可以使其在觀察和操作中,感知實驗現象,透過現象發現二氧化碳的性質,以此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三、以古詩詞創設教學情境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打破學科的限制,將其他學科的內容引入其中,以此在豐富課堂內容的過程中,使學生在遷移知識的過程中,探索有價值的知識,提高其學習水平。語文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其中的古詩詞內容就包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將古詩詞內容引入初中化學課堂,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驅使下,對其中的化學知識進行探究,還可以發揮古詩詞“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使學生在分析中,感受到化學的美學價值,從而受到美的熏陶,為審美素養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此,我在組織初中化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會發揮古詩詞的作用,為學生創設極具美感的教學情境。以“石灰石的利用”為例,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隨著知識講解的發展,我隨性地吟唱“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古詩,以此引導學生分析,這首古詩為我們展現了什么樣的過程。在已有學習經驗的作用下,學生自然可以知道,這首詩展現了石灰石變為生石灰,再變為熟石灰的過程。如此教學,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使學生在積極探究中,學會了用化學知識分析問題,有利于扎實掌握化學知識,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四、以影視資源創設教學情境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影視資源豐富多彩,且有些影視資源極具知識性。對于初中生而言,其對電視節目、電影、動漫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曲折動蕩的情節等有著濃厚的觀看興趣,在觀看的過程中,其會不自覺地地故事情節進行分析,從中發現有價值的內容。細細分析當前所觀看的影視資源,其中不乏包含化學知識的內容。倘若教師能將其靈活地運用到化學課堂中,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其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透過現象一步步地探究其中的化學知識,進而有效地掌握化學知識,自主建立化學知識結構。由此,我在組織初中化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會結合教學所需,利用網路渠道搜集與之相關的影視資源,并借此創設教學情境,從而引發學生的探究。以“常見的堿”為例,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名偵探柯南》中的“六月新娘殺人事件”此片段:新娘在婚禮當天突然暈倒在休息室里,身上穿的白色婚紗,被鮮血染紅了。這次的殺人事件究竟是由什么引發的呢?誰是殺人兇手呢?此問題自然也會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學生根據柯南的推斷,發現,原來是新郎將氫氧化鈉放到了新娘所喝的檸檬茶中。而新娘在喝了“加料”的檸檬茶之后,才吐血暈倒的。那么,為什么要將氫氧化鈉放到檸檬茶中,會使新娘吐血呢?氫氧化鈉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呢?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們自主地展開討論,同時結合教材內容,探索到問題答案,積累有價值的化學知識。由此可以看出,在化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利用影視資源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活躍課堂,還可以使學生在其內容的驅使下,積極探究,在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有價值的知識,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結合教學所需,以多樣的手段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實驗情境、古詩詞情境、影視情境等,借此點燃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其在體驗情境中探索有價值的化學知識,掌握化學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質量,實現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李輝.初中化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應用的實踐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2]王慧.基于有效教學對初中化學課堂的思考[J].名師在線,2017(21):28-29.
[3]荀瑩.初中化學情境教學的現狀調査分析及完善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