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桑
摘要:初中化學是化學知識的基礎知識,初中教授學生的時間只有九年級一個學年,學生步入初三剛剛開始接觸化學,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還停留在基礎知識和化學的表面現象上,初中教師只需要培養學生對學習化學知識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在學習初中化學知識時能夠產生興趣,有初步的對基礎化學知識產生理解就可以。教師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提升初中學生學習新學科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在學習化學之初就滲透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之后對化學的長期學習,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能夠有方法有規律的去學習化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化學;強化觀念;探究能力;培養精神;核心素養
初中化學教學的核心素養體現在學生的變化觀念,實驗探究能力,科學精神三方面;學生要有對化學變化的觀念和意識,因為初中化學有一定的實驗探究的部分,所以教師在教授初中化學知識的時候也要注意鍛煉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并且要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學生擁有一定的科學精神能夠更有興趣的學習化學知識,因為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就是不斷證實科學真理的過程,是認識科學真理的過程。學生會增加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學生會一直對化學產生興趣,從而對化學的學習保持著積極的學習態度。
一、強化學生變化觀念
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注意強化學生的變化觀念,因為化學主要是研究自然物質中國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的科學。化學中存在著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兩種變化形式,學生要有很強的變化觀念才能掌握好化學知識,對化學中物質的變化持著一種積極接受的態度,并認同它的變化。教師 在教授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知識階段主要還是培養學生對化學核心素養的構建,先從基礎上讓學生掌握好一個良好的化學素養學生才能更輕松更正確的去學習化學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授“分子和原子”這一知識內容時,教師就需要學生擁有很強的變化觀念才可以更好地去了解物質結構中的分子和原子,因為分子和原子是極其微小的化學變化的元素,那么學生擁有很強的對化學變化的觀念才能更加輕易的去接受化學物質的分子和原子的知識內容,分子和原子組成的不同的化學物質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轉變,這也是初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化學變化反應,這樣一來,學生能夠理解去將化學中微觀的變化,掌握好化學物質變化中的過程和相關知識。也會對分子和原子變化的觀念更加強烈,當兩者發生變化時學生對化學反應的敏感度也會更加強烈,學生會認為化學反應是奇妙而特殊的,其化學物質因為特性和構成要素不同,其發生的化學反應也各不相同,所以強化學生變化觀念能夠更好地進行理解和學習。
二、鍛煉實驗探究能力
教師在教授初中化學知識時要注意鍛煉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初中化學中的化學知識內容比較簡短,教授學生和需要學生完成的化學實驗并不多,學生的實驗探究的機會并不多,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給學生鍛煉實驗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多進行化學實驗,去鍛煉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這樣一來,學生能夠邊對化學實驗進行親手的探究邊進行理解學習。所謂百聞不如一見,與其不斷地給學生講解化學物質的變化原理不如讓學生自己上手去研究化學中的變化,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化學變化和化學知識。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學生能夠明白實驗的步驟和行為規范,對化學實驗有初步的了解,在日后面對實驗題型時能夠有所準備,有所了解。
例如,教師在教授“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這一化學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教師教授學生氧氣的性質以及如何在實驗室中利用器材制取氧氣。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對化學實驗用品和裝置的作用和用法有一定的了解,能所見書本上的實驗容器,結合實際去學習化學知識。能夠見到實體的化學藥品高錳酸鉀、澄清石灰水、木炭等。教師讓學生進行實驗室鍛煉比課本上的知識描述更加直接更加具體,學生也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氧氣的制取方法和其所借助的化學工具,以及其中重要的又易于忽略的步驟。學生的知識印象更深刻,化學記憶更加持久,培養了初中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三、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最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擁有對科學的熱情,擁有科學精神。教師在化學知識教育的時候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讓學生保持追求真理、追求科學的學習態度,對化學知識中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都能夠很好地掌握,并且積極去研究他們之間的不同區別。正因為初中化學與學生的生活也有著一定的聯系,所以教師也可以依據生活中的事物去結合課堂化學知識去教授給學生,化學變化中有著變化和平衡思想,化學變化中物質看起來發生了轉變但是在總體是統一的。
例如,教師在教授《酸和堿》這一化學內容時,生活中就存在著很多常見的酸和堿,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酸”對學生并不陌生,調味用食醋有酸味,是因為食醋中含有醋酸;一些水果也有酸味,是因為水果中含有果酸。“堿”學生也在生活中有遇到過,但由于學生的知識性不強,在使用的時候并不能知道其中的化學成分。而教師就可以教授結合生活區教授學生認識生活中的“酸”與“堿”。并對生活中運用到的化學用品保持著科學的態度,教師在教授酸堿中和反應的時候也要秉持著科學嚴謹的態度,“酸”和“堿”看上去是相反的化學特性,但是有著相似的化學性質,它們摻和在一起是否能發生化學反應,就需要初中學生積極的去探究和學習。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提出問題假設,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去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對化學的反應和各種實驗會更加專注,學生會保持著追求真理和科學的心態去學習化學。
總而言之,教師在培養學生化學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方面要從強化學生對化學變化的觀念、鍛煉實驗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精神三方面入手,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和鍛煉,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良好的習慣和精神狀態才能長期的學習整個化學知識,去促進學生的化學整體進步。
參考文獻:
[1]許彬.基于提升學科素養下的化學概念教學[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4)
[2]汪定用.初中化學教學回歸學科素養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化學教與學,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