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喜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用思維導圖能夠降低閱讀學習的難度,強化學生的邏輯結構,進而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和水平,促進學生閱讀學習的發展。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閱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全方位綜合發展。因此在語文教學任務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作為重點和主要學習內容,占據了語文教學的核心位置。但是由于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意識觀念的不斷更新,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使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而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也導致學生無法提高語文閱讀的學習效率。而思維導圖作為近幾年來頻繁與教學方式相掛鉤的熱門詞匯,出現在各種專業文章和研究報告中,也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和重視。因此,我通過簡單介紹思維導圖的相關概念以及我國小學語文閱讀的學習現狀,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客觀分析,幫助讀者對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有一個更加全面準確的了解。
一、思維導圖的相關概念
小學語文閱讀作為檢驗小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綜合運用的一種方式,因此在初學階段盡早接觸小學語文閱讀并培養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然而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課堂中還是普遍存在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被動回答的現狀,因此并不能從本質上很好地實現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甚至會造成學生習慣性地被動學習。因此,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簡單實用的教學工具和方式,能夠很好地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思維導圖又名心智導圖,顧名思義就是幫助人們進行發散性思維的思維工具。與傳統的思維工具不同的是,思維導圖能夠在突破文字的基礎上綜合運用聲音、圖像、線條等方式對事物進行具體形象的描述,從而能夠有效地拓寬人們的思維范圍和想象空間,極大地開發大腦的潛能。
由于思維導圖具備極大的伸縮性,能夠充分與我們大腦形成共鳴。因此,相對于冰冷的文字,思維導圖能夠將我們想要表達的意圖自然地呈現在圖上。并且這種記憶方式也不會隨著時間變化而出現淡忘的情況,因為依靠邏輯性的記憶方式會將知識編制成一張牢固的網,牢牢地印在腦海之中。除此之外,由于我們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主要使用的是左腦,而右腦并未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而思維導圖卻能夠將右腦負責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充分調動起來,從而實現大腦的綜合運用和記憶的加深。可以說,思維導圖打開思路的作用是非常驚人的。
二、我國小學語文閱讀的學習現狀
雖然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對閱讀理解課程非常重視,但是往往教學方法的實踐效果并不顯著。首先具體表現在小學生存在對文章缺乏整體認知的情況,經常是看了后面而忘了前面,還需要不停回顧文章才能加深記憶,不僅閱讀效率非常差,而且耗費了過多的時間。其次,即使能夠快速地閱讀完一篇文章,也不能完整地概括文章的段意和中心主旨,對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并沒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閱讀如走馬觀花。
除此之外,斟字酌句的閱讀方式也會阻礙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的思考和想象被方方正正的文字限制住,無法進行靈活多變的閱讀和思考,這種死板的閱讀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非常低下。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改變傳統的閱讀方式,降低閱讀的難度
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起步階段,無論是閱讀能力還是思考能力,都存在著不足和缺陷,此時讓小學生在認清所有字的基礎上實現閱讀文章并理解作者寫作目的,未免過于強人所難。因此,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改變傳統的閱讀方式,適當地降低閱讀的難度。
一方面,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能夠改變學生在閱讀中容易開小差的情況。當學生通過親手繪制思維導圖,不再處于被動式閱讀的狀態時,就能集中精神進行閱讀。另一方面,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重新構建邏輯,學生首先通過尋找文章中的關鍵詞作為核心點,再由核心點向四周發散的形式擴展,從而實現文字的極大縮減,同時文章整體框架一目了然,而通過繪制圖畫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文章的難度,并且能夠學生幫助整理記憶。雖然這種方法在一開始嘗試的時候似乎看起來非常費時費力,但是一旦能夠熟練使用,就能夠實現快速地捕捉到文章中的重點和關鍵,從而實現牢固記憶。與其詢問自己是否能夠理解文章的內容,不如親自動手,把一篇文章壓縮成幾個文字和圖畫,因為閱讀僅僅是一種輸入的學習方式,而只有通過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才能實現順暢的表達,才能發現自己的理解只是一種假懂狀態,而這種假懂狀態也往往是學生覺得文章看懂了,可是仍然沒辦法回答問題的主要原因。這種將文章“拆分”并“重組”的方式,能使學生對文章構造一目了然。
(二)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傳統的教學理念往往會要求學生以統一規范的方式進行閱讀,而這種方式其實只適合處于知識儲備成熟階段的教師,不適合小學生。當學生被迫使用教師的方法進行文章主旨的解讀,往往會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缺乏自己的思想和想象空間。而通過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正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主性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記憶方式,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繪制思維導圖,從而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無論是做筆記的方式還是表達情感的方式,甚至是在日后的演講和寫作中,經過思維導圖的長時間練習,都能幫助學生在日后形成系統的學習模式和思維模式,從而實現快速達到記憶和使用的目的。而教師也不用長篇大論地對學生進行督促和引導,而是尊重其意愿和想法,這種做法正是符合了當今社會提倡的個性化成長。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傳統的考核標準進行相應的調整,不再通過選擇題或者填空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因為這種考查方式的正確答案過于單一,會使學生的思考范圍更加狹隘,而回答不出唯一答案也使小學生容易失去信心。而使用思維導圖后,教師可以通過查看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知道學生有沒有順利地理解文章的含義和主旨,能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同時不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想象力。
(三)調整學生的閱讀方式,有重點地進行學習
去年風靡我國的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其原理就是遵循著思維導圖的實質進行的。本書重點講述了閱讀一本書最重要的不是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進行閱讀,因為這種閑散式閱讀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學生往往很難集中精力實現通篇閱讀。因此,我國小學生在進行閱讀訓練的過程中并不需要逐字逐頁地翻閱,而是首先對書本的目錄進行快速翻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先行閱讀,從而能夠增強自己的閱讀興趣。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有效激發出來,就能夠將課程中的零散知識和淺層記憶中的學習資源充分進行融會貫通,從而形成一個整體完善的思維系統。
因此,在小學閱讀教學中,也可以同理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在進行語文閱讀之前,可以通過自我提問的方式明確閱讀的目的,比如為什么文章的標題是這個?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學習到什么?這篇文章能夠給我什么啟發?種種提問方式都可以喚起小學生內心的閱讀欲望。而在文章中的哪一部分可以深入閱讀、哪一部分可以簡單閱讀都可以成為重點學習的方式,都可以實現將有限的精力運用在文章中的重點部分。
四、結語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是一種實用性非常強的思維工具,非常適用于小學生這個年齡群體,能夠幫助其從小培養起個性的思考方式和高效率的閱讀方式,對其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也是非常有利的。無論是個人想要解決計劃或溝通問題,還是一個學生想要做好筆記、報告,甚至是通過考試,或者一個職業人士想要做好會議組織和談判等工作,思維導圖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而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充分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們獨立思考,并能夠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出思考的成果。只有通過這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相應的訓練,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小學生順利進行閱讀理解。
(責編? 楊 菲)
參考文獻:
[1]張蕓.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J].名師在線,2019(25):31-32.
[2]周芳.思維導圖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才智,20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