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莉
摘 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現如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我們的重要精神財富。然而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外國文化漸漸的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人們所接受的文化也越來越多樣化,這導致我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不受重視。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還是我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實根基。只有將傳統文化和教育相結合才能夠更好的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繼續源源不斷的傳承下去。
關鍵詞:高中教學;傳統文化;愛好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時至今日,唯有華夏文明仍然璀璨盛行經久不衰,雖然有很多次外來入侵者進犯中原,但是最終中華民族的根沒有斷,直到現在還頑強的開枝散葉。誰打敗了我們,誰也成為不了我們,這就很有力的說明了中華傳統文化超強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再加之中國獨有的文化氛圍,使中華文明長久的延續下去。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外國文化漸漸滲透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過洋節”,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卻不了解,這就需要教師們通過自身行動,將教育教學與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引領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一、創設傳統文化氛圍
學校環境教育的氛圍,是一種文化,體現了學校的學術特質。將環境教育的氛圍融于學校的辦學理念中、體現在校園建設上,讓學生在校園中就能夠體驗到傳統文化。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只有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才能夠讓學生認識傳統文化并發揚傳統文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在講話中提到,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共筑國家精神。作為高中班主任教師,應該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在教育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創設傳統文化氛圍。
班主任教師是班級的管理者,在高中班級傳統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班主任教師要意識到傳統文化氛圍的重要性,積極有效的進行傳統文化氛圍建設。例如:班主任教師可以在班級的墻壁上懸掛粘貼一些書法作品,書法字體要多種多樣,篆書、隸書、楷書、行書等都要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書法的魅力,增強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舉辦傳統經典誦讀比賽,讓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誦唐詩宋詞以及詩經等傳統經典篇目,讓學生體會到古人的智慧,提升傳統文化的自豪感。班主任教師要在班級中創設傳統文化氛圍,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并發揚光大。
二、傳授傳統文化知識
優秀傳統文化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并不是口頭語,而是要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去。傳授給學生知識仍然是教師的重要職責,在如今信息化發達的時代,外國文化漸漸的滲透進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學生知道外國的萬圣節、圣誕節、復活節等節日,卻不清楚重陽節、臘八節、下元節等中華傳統文化的節日。這就要求班主任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為學生傳授傳統文化知識,這不僅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班主任教師可以利用主題班會向學生傳授傳統文化知識,比如讓學生閱讀《論語》、《孟子》、《道德經》等一些經典作品,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組進行討論,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提高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積極性。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播放傳統節日科普動畫或者二十四孝故事等,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傳授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班主任要有意識有目的的傳授學生傳統文化知識,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
三、培養傳統文化愛好
我國教育理念不斷發展,現如今越來越重視人文教育、素質教育,許多家長也漸漸重視孩子的均衡發展,而這其中就包括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不論是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還是說藝術方面的愛好,都是可以讓人受益終身的,因為我們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會有各種各樣的境遇,一個良好的興趣愛好可以讓我們在春風得意時抒發心中喜悅,也可以在遭遇坎坷時治愈內心創傷。
班主任教師可以與家長一起合作,使學生擁有一個或多個興趣愛好。例如;班主任教師可以為學生普及書法知識,讓學生了解書法,進行書法比賽,鼓勵學生多練習書法,然后將寫的比較漂亮書法作品懸掛到教室墻壁上,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抖空竹的愛好,利用課余時間或者體育課的時間,教授學生抖空竹的技巧,不僅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協調能力,讓學生能夠集中精神,還能夠使學生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中釋放身心。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每一個民族的強大都離不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現如今信息網絡十分發達的時代,外國文化漸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作為教師,更應該教育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認同感和自豪感,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吳一冉.高中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義之我見[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
[2]牟克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9(12):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