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雙鳳
摘 要: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當前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環境也向著信息化的方向靠攏,一線高中數學教師也積極應用多元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嘗試改變傳統形式下數學知識教授狀態,讓學生在充斥現代氣息的教育氛圍中,逐步提升認知數學知識的效果。而微課技術就在此時進入高中數學課堂中,成為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講解高中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有效地使用微課的形式,能夠豐富學生預習的資源,傳授數學思想,促進個性化教學,助力高品質數學課堂的生成。
關鍵詞:微課;高中數學;預習;數學思想
相對于其他現代化的教育資源來說,微課技術具備短小精悍的特點,這也意味著微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具備獨特的優勢。但是,從目前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可以看出,仍然存在部分數學課堂中使用微課技術卻得不到應有教育效果的情況,因此,一線高中數學教師應當針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微課技術的應用特點,創新微課技術的應用方式,從而逐步提升數學課堂的教育價值,提升學生認知數學知識的質量。
一、豐富預習資源
預習是指學生先于教師的講解,對知識進行自主認知的過程,與其他課堂教學的環節相比,“預習”過程更加強調學生基于自身的經驗,進行知識的理解,因此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但是,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教師讓學生進行數學知識自主預習的資源只有課本,單一、抽象的預習形式,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自主認知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同時會讓學生逐步喪失進行自主預習的興致,以至于造成預習效果不佳的現象。而微課技術的出現,則可以豐富學生進行預習的資源,讓學生在觀看動態的知識講解視頻中,逐步提升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效果。
例如,在《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中,以往形式下,教師讓學生自主進行“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推導”“點到直線距離的公式”等內容的學習,而由于學生自身認知經驗較少,造成對這些內容的預習效果不高。當教師根據“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推導”“點到直線距離的公式”等內容,進行微課的制作,并在微課當中進行這些內容的簡單介紹,能夠為學生進行《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這節課的預習提供新的形式,使得學生完成對本節課的預習。同時,在進行《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這節課的預習微課視頻制作中,教師也應當注意微課當中“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推導”“點到直線距離的公式”等知識的講解順序應當與課堂教學相一致,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可見,微課是一種有效的預習資源,在讓學生進行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能夠使用微課技術,為學生提供進行自主預習的工具,從而提升學生在預習數學知識中的自主性,實現數學知識的有效預習。
二、傳授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中不可缺少的存在,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數學思想后,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數學知識學習的規律,掌握進行數學問題解答的技巧,從而提升認知數學知識的效能。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長是有限的,當教師向學生教授了教材當中的數學知識后,教師很少有充足的時間,向學生講解有關數學思想的內容,造成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缺失,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效果也不佳。所以,在向學生教授數學知識后,教師可以使用微課的形式,向學生講解數學思想的內容,并將制作的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下時間進行微課視頻的觀看,促使學生在觀看后,能夠形成數學思想,提升理解數學知識的能力。
例如,“建構函數”思想是學生解答不等式問題中常用的一種思想,對提升學生解答不等式問題的能力中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課堂中,當教師向學生教授了不等式的內容后,教師就可以使用微課的形式,為學生滲透建構函數思想,幫助學生提升問題解答的能力。具體而言,在進行微課視頻的制作中,教師先講解建構函數思想的內涵和本質,讓學生可以對建構函數思想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隨后,教師向學生出示幾道例題,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地認識到如何應用建構函數的思想。在微課的最后,教師再向學生展示幾道習題,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檢驗自身學習建構函數思想的效果,以便在實踐應用中發現問題、改正不足。之后,教師將制作的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下時間,進行該視頻的觀看,促使學生逐步提升對建構函數思想的認知。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使用微課技術,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數學思想的工具,讓學生在自主觀看視頻中,完成對數學思想的有效認知。
三、實現個性教學
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教育經歷,以至于學生的智力發育水平和發育的方向也帶著個人的特色,所以,在開展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而是應當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展開差異化的教學。但是,由于教育資源的缺乏,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很少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模式,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微課技術,則能填補這一空缺,讓學生結合自身的需要進行知識的個性認知,從而逐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指數函數》時,教師就可以應用微課技術,為學生提供進行個性化學習的資源。在課下,教師先對教材當中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指出“指數函數的概念”“指數函數的圖像”“指數函數的性質”等需要學生建構的基礎數學知識,之后,教師圍繞上述知識進行微課視頻的制作,使得每一個微課視頻對應一個知識點。在課堂中,教師先對學生講解本節課的所有內容,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知。隨后,教師將提前制作的微課視頻傳達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認知需要,挑選微課視頻并進行觀看,使得學生在瀏覽視頻中,逐步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個性認知。
總而言之,在向學生教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使用微課技術,能夠有效提升預習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思想,同時形成個性化的教育結構,但是,一線高中數學教師也應當認識到,微課技術的應用優勢和價值絕不僅限于此,因此,在之后向學生講解數學知識時,教師應當繼續探索微課技術的應用優勢,并在實踐應用中進行改進,以便建構完整地應用微課技術的教育體系,逐步輔助高品質數學課堂的生成。
參考文獻:
[1]周艷,李秀娟.高中數學教學微課應用淺談[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7,33(04):80.
[2]陳友清.微課優化高中數學教學的策略淺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31(06):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