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禮 崔雅婷
摘要:教育部于2015年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文件,提出了加快“核心素養體系”建設。經過幾年的發展,教育研究的成果豐碩,但大部分主要是理論研究、經驗論述、案例分析,對初中階段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數量很少。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板書設計、作業和練習等方面簡要論述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學設計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開展的根本,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首先要求教師認真學習課標和教學參考,理解課程的要求和教材設計思路并廣泛涉獵與本節內容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時事熱點,只有在做足了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才能全方位發掘有用資源,提升自我素養,才能將最有用的東西呈現給學生,提升區域認知、地理思維水平。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要凸顯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身邊的地理,這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核心素養的核心是關鍵能力和品格,這種能力和品格在現實的世界中最直觀,最容易實施。如在講到世界的氣候時,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感興趣,更直接地體會我市的氣候特點,本人通過氣象局得到了我市上年度的氣象數據,來實現課標“運用氣溫、降水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說出氣溫與降水隨時間變化的特點”的要求,讓學生了解家鄉的地理環境并學以致用。
(二)教學目標的表達
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與三維目標不是割裂的。核心素養是對三維目標的全面提升和綜合,是對三維目標的肯定和發展。那么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怎么表達呢?我通過大量的閱讀資料,總結出大致有以下兩種形式:
傳統的三維目標加素養提示。如,能夠運用嘉峪關市氣溫和降水資料,繪制嘉峪關市氣候統計圖,說明嘉峪關市的氣候特點(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括號內的文字為本目標主要培養的地理核心素養。這樣的好處就是能夠與已有的書寫格式相兼容,并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將核心素養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
以核心素養四大方面為綱的教學目標。如,地理實踐力:能夠運用嘉峪關市氣溫和降水資料,繪制嘉峪關市氣候統計圖,說明嘉峪關市的氣候特點。這樣做可以迅速將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的四大方面一一對應,但造成了人為割裂的困難,在這一教學目標中既有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也有區域認知素養,還有鄉土情懷的培養,因此倒顯得比較死板。
二、教學活動的設計
(一)結合具體有趣的情境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它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臨其境,加強感知,突出體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地理實踐力等素養。如在講解地圖的三要素這一節內容時我設計了以下的情境和問題:小雯準備國慶期間去寶島臺灣轉轉,出發之前她想通過地圖了解下旅游路線和景點的情況。請你幫幫她好嗎?展示臺灣島地圖:她想第一天到達臺北桃園機場,然后坐車前往臺中,請問臺北到臺中的直線距離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有些比例尺是1:400000這樣的,這種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呢?數字比例尺。到達臺中后第二天小雯想去著名的日月潭和玉山,請問日月潭在臺中市的什么方向,玉山在日月潭的什么方向?她的好友小姝告訴小雯她要去加拿大溫哥華玩,之后去尼皮貢和渥太華,請問尼皮貢在溫哥華的什么方向,渥太華在尼皮貢的什么方向?
在組織和設計情境時注意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不依賴教材,也不拋棄教材。
(二)結合鄉土資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出教育有三個層次:一是“生活的教育”;二是“用生活來教育”;三是“為生活而教育”。這一觀點實質是從不同層面揭示了最好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鄉土資源給予學生廣闊的學習天地,是實實在在的生活。越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知識,學生越易于理解和接受,并會產生較強烈的感受,在腦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記。在講到氣候一章時,本人搜集了嘉峪關市的氣溫降水資料,讓同學們繪制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講到人口時,讓同學們計算嘉峪關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在講聚落時讓同學們討論了我市世界文化遺產嘉峪關城樓能否拆除或重建,還探究了我市城市發展建設的區位優勢;開展了以新城草湖濕地的研學活動;探究了嘉峪關市方特歡樂園二期的開業對我市經濟的影響;開展“給廣東的朋友介紹嘉峪關”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對嘉峪關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優勢和環保各個方面都有了深刻的認識,從而培養了他們區域認識、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注重開發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學以致用,讓學生學習的動力更充足。
(三)讓學生動起來
復習課上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喚醒學生的記憶,用游戲、活動的形式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如知識點接龍游戲、地球儀上講國家、你問我答等。微課、微視頻融合動畫、音樂、文字等多種要素,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制作了《如何利用經緯網定位》《等高線地形圖》《地形雨》《美國》《東南亞》等微課微視頻,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區域認知和全球觀念。
用好多媒體中的協助軟件。如西沃白板,給學生講解地圖內容時,可在白板中描、畫經緯線、方位、范圍等,形象直觀,效果好。實物教具也是教學中比較形象直觀、學生樂見的輔助工具,在學習經緯線時同學們用自己做的小地球儀描畫經線緯線。在講到等高線時,我用自己制作的等高線泡沫模型,讓同學在黑板上繪制等高線;講到中國的地形地勢時,利用便攜中國地形模型,同學們很快就總結出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印象深刻,對區域認知素養提升有很大幫助。
三、板書的設計
(一)形式多樣的思維導圖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內容包羅萬象,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這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教學中的難點,引導學生畫出思維導圖,理清條理,顯化思維過程達到鍛煉地理思維、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二)形象直觀的版畫
在強調多媒體運用的今天,板圖版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首先它能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能夠活躍同學們的思維,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區域認識、地理實踐力等素養,所以我們要提倡版畫和板圖。
(三)傳統板書
傳統板書也是我們用得比較多的一種形式,雖然它的樣式比較古板,但是在提升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方面還是不容小覷的,因此在板書的設計上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有選擇地使用,全方位地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
四、作業和練習
(一)基于課標而高于課標的分層作業
課程標準規定了課程要達到的最低目標和要求,因此不能只著眼于標準,發展性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特征,所以適合每個人的教學才是最好的教學,作業和練習也是如此。在填充圖冊中一般填圖題、填空題都是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每個同學都要做,培養區域認識,但是還有部分題目為遷移應用類型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力素養。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的水平分層布置,讓學生既有獲得感,又有成就感。
(二)作業形式的多樣化
地理學科在初中屬于小科目,學生每周課時量較少,而每周作業練習時間更少,怎么樣讓學生感興趣且主動積極地完成作業呢?因此我們布置了多種多樣的課后作業。如,繪圖作業(每周一圖),觀看紀錄片《航拍中國》《舌尖上的中國》,觀看電影《后天》《里約大冒險》等,攝影(當地代表性景觀),地理小報,調查嘉峪關主要植被和特點等。通過多樣化的作業,學生不再感到學習的枯燥,并在生活中擴大了視野,提升了素養。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學設計也是核心素養培養的一個藍圖,所以唯有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才能夠培育出具有健全人格、能力出眾、視野開闊的合格公民。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