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
摘 要:在新課改下,培養與優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因為只有“授人以漁”,才能保證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實現長足進步。其中,在寄宿制小學學校中,教師與學生的接觸十分頻繁,更能了解學情需求,而這就便于小學數學教師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需求與能力發展的數學課堂,穩步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將從引導學生預習,實施預習監督;引導學生探究,訓練自主學習能力;優化課后復習,豐富學習反思活動三個角度來分析寄宿制條件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利用自己與學生相處的機會去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寄宿制學校、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常規的小學數學教學并不關注學生的能力變化,而是將重點都放在了數學知識的傳播速度之上,導致小學生一直忙于接受新知識,缺少對自身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的反思與評價。漸漸地,這種無法打下牢固基礎的學習活動將會直接作用到小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其變得厭學。那么,對于新課改所提出的保護學生身心健康、促使小學生實現可持續進步這一新任務,寄宿制小學的數學教師便要積極突出小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使其在數學學習中優化自身的能力發展。
一、引導學生預習
預習活動存在自發、自覺的特點,一般由小學生獨立完成,發生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但是,小學生的定力較差,無法抵抗娛樂誘惑,難以定下心來自主預習數學新知。對此,寄宿制小學的數學教師要借助自己與小學生的相處機會及時強調預習的重要性,提醒學生積極參與課前預習,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與學生一同制定預習計劃,確保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督促下實現自主學習。
就如在“四則運算”一課教學中,小學生就需學習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進一步培養自己的數感。在本課教學開始之前,筆者便在與學生私下相處的過程中提出了明確的預習任務,向學生講述了預習的重要性,然后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安排確定了最終的預習計劃,如預習時間、預習地點。在預習中,如果小學生產生了知識疑問,則可直接到辦公室、教室或者教職工宿舍與筆者溝通,以便筆者及時輔導。如此一來,筆者便可掌握第一手資料,根據小學生的預習成效確定課堂探究重點。另外,筆者也會向學生講述有效的預習方法,比如如何看書、如何分析例題所呈現的解題思路等等。
二、引導學生探究
探究教學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活動,而小學數學教師便要切實解放學生,促使學生在數學探究中摸索出學好數學的客觀規律。其中,在寄宿制學校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小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以便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數學探究任務,確保數學課堂對小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就如在“運算定律”一課教學中,小學生們就需學習與加法、乘法有關的運算規則,通過交換律、結合律與分配律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懂得算法的多元、簡化特點。在本課教學中,筆者準備了經典題目,如40+26、26+40;3×25、25×3等,然后要求小學生以5人小組的方式去探究運算定律,以便他們可以從運算過程中提煉出運算定律的相關規律。在小組探究活動中,小學生能夠根據各個算式的結果得出具體的推測,比如加數、被加數,乘數、被乘數的順序不影響計算結果,然后再結合同類型題目驗證自己的猜想。接著,小學生也可結合教材所展示的運算定律優化數學表達,由此生成數學知識意義。
三、優化課后復習
常規的小學數學教學一直都忽視了課后復習的重要性,通常是待課堂教學結束之后便組織學生參與數學練習。然而,復習活動可以幫助小學生明確課堂所學的不足與弊端,據此確定數學練習的重點,將小學生從“題海戰術”中拯救出來,且能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學習反思意識,優化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此,寄宿制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小學生展開課后復習,利用空間時間為學生解難答疑,針對性地分析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變化,促使小學生實現學習成長。
就如在“位置”一課教學中,小學生要通過課堂探究總結出利用行、列來表示一個物體在平面中的位置,而本課知識的難度不大,但是部分小學生卻難以理解初始行、列的意義,無法靈活應用數對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但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筆者并不能挨個解決小學生的知識疑問,所以筆者鼓勵小學生在課后自主提問,利用休息時間重新回顧課堂所學,系統歸總知識疑問,然后由筆者展開課后輔導,針對性地解釋相關知識。如此一來,小學生就可及時滿足自己的認知欲望。
總而言之,寄宿制學校雖然加大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水平,但是同時也讓小學數學教師與小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接觸機會,以便更好地指導小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因此,寄宿制小學數學教師要懂得利用師生相處時機來收集學情信息,及時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海波.關于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開展[J].學周刊,2018(34):97-98.
[2]于長明.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