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順
摘 ?要:新課改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山區體育教學活動創新實踐意義重大,教師們想方設法給予學生挑戰自我的機會,是促進體育教育事業長遠規劃進程持續加快的關鍵所在。山區初中體育創新策略的研究、教學實踐的探索有諸多要求,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大環境下,如何分析現實問題,從而突破條件限制,深入挖掘到學生們的運動潛能,這值得更多的人去思考。本文特意做了具體研究,希望其他教師也調整一下引導方向,促使山區教育走向成功。
關鍵詞:山區教育;初中體育;創新教學;實踐探索;思考
引言:
一直以來,我國推行的都是應試教育,僅關注學生文化課成績的提高,卻忽視了他們身體素質的增強。城市體育教學工作都不受重視,山區更是如此。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無法實現雙向發展,即使參與到了社會實踐中,也極難發揮各種優勢,彰顯出人生的最高價值。新課改后,針對山區初中體育創新教學實踐的積極探索。筆者認為,必須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通過有效策略的實施、引導思路的轉變,山區學生將會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明天。
一、創設有效情境,重構教學模式
山區初中學生的思想總會發生變化,他們平時參與文化課的學習活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影響,出現注意力不夠集中、探究熱情不足、思維過于局限等情況。在體育運動中,這種弊端現狀沒有得到更好的改善。教師即使提供了再多的體驗機會,學生也不可能突破自我,努力奮斗后成為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山區體育創新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創設有效情境,構建出全新的、特色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最終體現出教學實踐的實際價值。作為教師,不可以僅從表面認知學生,更多的是抓住學生的心理層面的變化規律并對其進行誘導,從而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感到趣味橫生。當然,課堂內容的設計也很重要。不拘泥于死板的課本,層出不窮地將科學有效的教學法帶入課堂中,讓課堂活躍起來就不再是難事。如在情境練習中,將“障礙接力”改變為“小八路送情報”這一情景,將原本的題目變得故事化。將游戲過程中的各個障礙改為繞過“敵人的哨崗”,跳過“小河”爬過“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讓學生在折射在眼前的劇情中發揮,激發出他們強烈的興趣。這樣,既達到了這門課表面上的要求,也培養了學生即興發揮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又如,在進行立定跳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展示“蛙跳”的動作。然后讓學生們模仿,在有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們能夠無壓力地完成任務,從而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二、善于因材施教,有效教學質量
在山區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因材施教。體育教學中的因材施教,既可以充分利用山區學生習慣于走路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利用上學、放學途中的路程進行體育鍛煉,也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在課堂教學當中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在早晨上學的路上進行晨跑;利用山區初中學生愛動腦筋、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即使在教育均衡發展的號召下山區體育設施已經相對完善的情況下,也可以鼓勵學生自行制作體育器材。例如傳統的裝上谷物做成的沙包、利用木棍、竹子制作接力棒等,讓山區初級中學的體育課更富鄉土氣息,更能激發山區初中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完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意識
積極轉變思想、重視體育課程是初中階段體育教學的“目的”,不但要使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運動的技術技能,還要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競爭意識、合作精神等,同時還應注意對山區學生新科技、新文化的滲透。因此,山區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初中體育教學的階段任務,明確教學目標,轉變傳統思想,給予體育課程足夠的重視,才能切實提高山區體育的教學實效,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在新課改背景下,山區初中體育教學模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新的教學模式有的取向于師生關系,有的立足于教學內容與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學習與學生心理發展,也有的取向于各種模式的綜合運用。可以欣喜地說,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只有更新完善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手段才能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追求生理改造到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從追求學會到會學水平的提高。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合理,決定著山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程度,關系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關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價值和功能、教學的環境和條件、學生的興趣。但是切記要避免為單純滿足學生興趣而進行放羊式教學,教學目的和價值才是教學的關鍵。科學的教學內容應既能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也能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實現既育體又育人的目的。注重對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教師應讓學生從自己的原有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在一定范圍內自己選擇運動項目,在較大程度上滿足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需求,激發學習動機,培養體育興趣、體育意識和特長。
四、學生自覺鍛煉,實現終身體育
山區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采取以下措施,激發學生終身的體育意識。第一,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作用、科學鍛煉身體的原理與方法和體育衛生保健常識,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鍛煉,怎樣鍛煉,如何在鍛煉中進行調控。第二,教師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自學自練的機會,如體育委員根據課的內容、學生興趣安排準備活動,小組長組織游戲比賽等,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自練的能力。同時,安排自由活動的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練習內容,有利于提高該項目的運動水平,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第三,鼓勵山區學生將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能、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運用于體育實踐,堅持鍛煉持之以恒,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結語
總而言之,山區體育教學作為初中的必須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團隊精神,創新意識,不是僅限于體育知識的了解。所以探索教學方式的腳步不能停止,教學的方式直接關系到教學效率和教學成果,山區體育教學的發展需要教育者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佳涵.初中體育教學的創新實踐[J].新時代旬刊,2018(05)114-115.
[2]石佳美.淺談山區體育教學的改革[J].林區教學,2019(20)41-42.
[3]陸億.山區初中體育創新教學的積極探索[J].現代教育研究,2019(1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