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興
摘 要:小學語文口語教學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階段的口語教學的時候可以設計多種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口語能力在活動的鍛煉下獲得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策略研究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顯著的階段性特征,他們接觸語文學習的時間較短,詞匯量的積累不夠,對句子的組成以及其邏輯關系的學習還在進行中。基于此,教師要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口語教學,就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并據此設計多種有針對性的口語教學策略。也就是說,教師需要研究適合小學生的口語教學策略,并將之與學生的特點以及具體的語文課程相結合,讓學生的口語學習經常化,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穩步提升。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
1.開展辯論活動
辯論活動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活動,并且辯論活動因其辯論的特質,很受小學生喜歡。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合適的時候給學生設計多種形式的辯論活動,促使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此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還能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與全面,也能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自信心的提升,一舉多得。
例如:在進行“去年的樹”的教學時,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場課堂辯論活動。具體來說,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生的想法逐漸產生了分歧,有學生覺得鳥兒大費周章去對著亮著的燈唱歌實在沒有必要,它可以對著樹樁唱歌,畢竟樹根才是樹最重要的部分,但也有學生覺得鳥兒的做法值得稱贊,它幾經周折也要唱歌給大樹聽的行為值得學習,而且這樣的行為也表現了鳥兒信守承諾的精神。因此,我讓擁有相同觀點的學生自由組隊,然后進行自由辯論。學生表現得非常積極,在進行辯論的過程中,學生的發言有理有據,觀點鮮明。通過這樣的辯論活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2.活用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活動是鍛煉學生口語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要教學的具體內容給學生設計一些角色扮演類型的課堂活動,讓學生體會到語文課堂的活力。也就是說,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課程內容進行角色扮演,也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自由發揮,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延伸性的創造性角色扮演,切實促進學生口語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學時,我讓學生進行了角色扮演活動。具體來說,這篇課文中涉及到了老屋、小貓、老母雞、小蜘蛛等角色,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特點,角色扮演活動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這些角色,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因此,我給學生進行了分組,讓學生根據課文進行臺詞設計,也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自由發揮,還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增加一到兩個角色。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自由度很高,這種時候學生會自發的產生一種使命感,促使他們進行積極認真的思考。學生的設計的臺詞很有創意,比如對于小貓這個角色,有學生將小貓的性格想象成了溫順的,所以臺詞比較柔和,有學生將小貓的性格定位成了高冷,所以臺詞比較霸氣。而且有學生為了能夠扮演好自己挑選的角色,對臺詞進行了多次修改。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學生的口語能力會得到顯著的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會提升。
3.注重合作討論
合作討論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聆聽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聽與說是分不開的,認真而有效的聽可以促使學生更好的說,在合作討論中,學生的聽與說都會得到充分的鍛煉。因此,教師可以在進行日常的語文教學時給學生設計一些合作討論式的課堂活動或者學習任務,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口語交流。如此一來,既能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進行“富饒的西沙群島 ”的教學時,我在課程一開始的時候就給學生展示了許多西沙群島的圖片,學生很快就被風景秀麗、頗具特色的風景吸引了,甚至有學生表示有機會了一定要去西沙群島看看。看學生對西沙群島如此感興趣,我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分組合作交流,交流的問題是:如果現在有機會去西沙群島,你需要準備些什么?最后看看哪個小組想得較為全面。很多學生都有旅行的經驗,但是很多時候旅行的東西都是家人準備的,學生并沒有什么經驗。所以,在交流過程中,學生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后會仔細去聽其他同學的看法,然后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補充,如:有學生說要準備好一些常用的藥物,比如感冒藥之類的,立刻有學生據此想到了關于旅行安全的一系列問題。通過這樣的合作交流,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會得到發展。
4.加強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進行口語鍛煉的頻率,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穩步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應當有意識地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也就是說,教師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互動話題,教師也可以采用問答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通過有效的課堂互動,學生的口語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提升,并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會得到有效的拉近。
例如:在進行“大自然的聲音”的教學時,我用一段音頻展開了與學生的互動。具體來說,這段音頻有很多大自然中的聲音,比如雨聲、雷聲、鳥鳴聲等等。在音頻開始播放的時候,學生很快就被各種各樣的聲音吸引了。在播放完畢后,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在剛才的音頻中,你聽到了哪些聲音?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回答得很積極,有幾種聲音特別明顯,學生能很快辨認出來,還有幾種聲音不能確定,學生對其展開了討論。在學生說出答案的時候,答案正確的話,我會讓學生繼續往下說,如果答案錯誤,我會給學生進行適當的提示,讓學生繼續猜測。在這樣的互動中,課堂氛圍很快就活躍了起來,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好。所以,教師可以運用互動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這一階段正是他們口語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在進行日常的語文教學時應當有計劃地運用多種活動來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此一來,提升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有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艷華,劉鵬飛.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68+73.
[2]韋孟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研究[D].延安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