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乾
[摘要]在農村普通公辦學校當中,學校的生源基本上都是來自周邊農村的地段生。到了初中后階段,學生的學習成績開始出現較大的分化,這種分化表現在課堂上就是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消”、課堂效率低下。這種情況也讓教師在課堂上很難兼顧到全體學生。而分層教學模式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讓不同層次和個性的學生能得到更合適的教育教學服務,讓每個不同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分層教學;農村學校;小規模
農村小規模學校是指學生總數不超過100人的農村地區學校,可以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就近入學的機會,在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農村小規模學校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尤其是生源分化嚴重問題,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一、學生層次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
隨著教育教學形勢的不斷演變,廣州市乃至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或多或少都出現了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爭奪優質生源的現象。南于公辦學校招生范圍受地段生條件的限制,而部分民辦學校在招生政策、辦學資金、硬件設施和師資管理等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所以在這場生源爭奪戰中,大多數公辦中小學往往是處在弱勢的一方。辦學質量較好的民辦學校會設置一定的條件或分數線進行招生,所招生源不但優質,而且綜合素質都比較接近,在課堂教學上的各個維度就可以做到高度統一。
二、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分層教學又叫做分組教學,是指老師結合學生的自身基礎、學習能力及發展潛力等因素,將其分為多個小組,保持每個小組學生水平大致持平,再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及評價方法,做到對不同小組學生的區別對待,適應學生的興趣和差異,實現個性化、針對性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提高和成長。
三、分層教學的意義
第一,符合客觀差異的學生個體發展。我們必須承認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長,應該讓他的特長和興趣得到保護和發展。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先后培養弟子三千,后來出了七十二賢人。用今天優秀率的評價方式從來計算的話,只有2.4%。這個數據在今天的公辦初中也不箅高,但幾千年來,為什么孔子仍被稱為“萬世師表”,孔子學府開遍全球呢?第一,孔子的三千學生中除了“七十二賢”外,還有很多其他弟子在各個不同領域取得不同的建樹,所謂行行出狀。第二,孔子不設條件的廣收門徒的做法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被幾千年來的教育實踐所驗證和高度認同的。
第二.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發展需要。分層教學就是為了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層”施教,因此能更適合每個學生的需求。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分層教學可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對于優等生,可以充分發展自己的接受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對于學習困難生,可以降低難度,放慢進度,也可以從進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著手,激發學習熱情,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他們“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理解和接受水平的知識內容,從而使他們對本學科學習產生興趣,達到逐步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第三,有利于學困生信心的樹立。在沒有分層教學的班級,所有學生用一種模式上課,同一張試卷考試成績出來后,往往給學習困難的學生造成很大心理壓力。通過分層教學的班級,通過降低難度、不同層次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廠具等方法,對低層次學生可采用過程性評價,使學生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點滴進步,從而激發學習內驅力,以得到成功體驗,產生成就感,為進一步學習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這樣更容易樹立起學生信心。
第四,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分層教學的模式也有很多種,有學校以班級為單位,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接受能力進行分班教學;也有各學科在同一個班級里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輔導、分層布置作業和練習等。兩者相比較,肯定是按班分層教學效果會更好。由于分層教學可使學習水平相差不大的學生在一個班集體中學習,他們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學習條件基本是接近的,因此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些條件準備教案、授課和設計布置練習和作業。
四、分層教學中的學生因素
一是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學習能力、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的差異,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到不同的教學班級學習。二是根據學生人數規模進行分班分層。初三級規模在5個班以上的可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上層為一個培優班,人數在45人左右,沖擊更高的優分率。下層為一個基礎班,因為這部分學生學習能力的動力都不高,人數不宜太多控制在30人以內,便于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剩下的大多數學生放在中間層次的提高班,作為保障合格率。如果班級規模較少的情況則分兩個層次較為合適,同樣是后面層次的一個班人控制好人數不要太多,因為成績越差的班級往往越難管理。
五、分層教學中教師資源的整合
南于分層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要求提高了,從備課、教學內容的選取、教案學案的設計到學生練習的設計都在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來準備。而在小規模農村學校師由于班額不足,教師編制都比較緊張,但最好在初三每個中考學科目安排兩名教師任教。這樣的師資力量才能對分層教學和集體教研等起到有力的支撐。
六、分層教學的時機選擇
對于農村小規模學校來說,按班級進行分層教學其實不宜過早,因為初一、初二學習階段基本上是以學習新課知識為主,對每個學生講授的內容的學習要求差別不大。所以,按班分層教學在初三第二學期進行是比較合適的。因為初三第二學期基本上進入中考復習階段,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會出現較大的差異,這時進行分層分班教學可以讓教師在備課設計教學內容的學生練習時更有針對性。
分層教學模式能更好地兼顧到全體學生,很好地解決在課堂上優生“吃不飽”,學閑生“吃不消”、課堂效率低下這些問題。實踐證明,分層教學是農村小規模學校應對生源嚴重分化的一種很好的解決方式,在相似的學校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借鑒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顧瑜農村中學分層教學的應用[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17(8):40。
[2]馮珊珊,關于農村中學分層教學的應用與探索——以平陽縣F中學為例[J]考試周刊,2016( 6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