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泓琳
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教師應該從學生主體出發,把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教育實踐告訴我們,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啟發英語學習,鞏固英語基礎。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的科學調整教學方法,積極適應《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發展趨勢,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己任。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從多個角度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科學地滲透核心素養,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來設定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借用道德素質和學術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多樣的英語技能,讓他們能夠擁有扎實的英語知識,增強人格魅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重視情境創設
單調乏味的英語教學模式,課堂氣氛非常枯燥。教師應該讓學生活躍起來,為英語課堂注入活力,觸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心靈共鳴。通過英語情境的創設,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英語知識,學會運用英語知識。
例如,在教學“Our animal friends”中的“animal”時,教師打破課堂限制,創設動物情境: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那么你們知道猴子是怎樣活動的呢?學生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然后逐漸增加身體動作,加強對猴子的印象。通過表演,教師組織猜謎游戲,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具體的游戲過程是這樣的: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之間有預先做好的教具,上面有英語詞匯,教師用圖片演示,并將學生分為表演和猜謎兩個陣營。當學生表演piggy時,他們頑皮地翻鼻子,天真模仿的樣子,在課堂上大聲歡笑、大聲哼唱,另一陣營的學生很快猜到了這個單詞;當學生表演ant時,他們故意尋找食物,但是表演卻并不到位,一些學生猜kitty,一些學生猜fly,結果都不正確,他們左思右想,說出了他們知道的所有單詞,讓教師了解學生的英語掌握情況,以便制定正確的教學方法。這種“偽裝的”英語考核形式不僅有趣,而且還深受學生的歡迎,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迸發,求知欲望不斷增強,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著重生活踐行
健康生活不僅指身體健康,而且還包括面對問題時積極樂觀的態度。教師有責任向學生傳遞積極樂觀的態度。
例如,在教學“Our dreams”時,教師可以播放歌曲《You are my sunshine》,這使學生對他們的未來充滿希望。教師帶領全班學生哼唱,或者給學生空間,讓他們上臺展示自己的才華,活躍課堂氣氛,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還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三、珍視責任擔當
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差。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是機械地讓學生背誦單詞和課文,完全忽視了學生的真實感受,這種教學方法是錯誤的,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教師可以另辟蹊徑,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寫作比賽、拼字比賽、英語游戲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活動中鞏固自己學到的英語知識。
例如,在學校舉辦的英語歌唱比賽中,班級學生選擇了《Walking in the sun》作為比賽歌曲。這是一項集體活動,需要學生團結起來,加強合作。因此,教師要教會每名學生唱這首歌曲,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團結合作、對班級負責的責任意識。只有大家一起思考、一起努力,共同承擔責任,共同為班級服務,把興趣放在第一位,提高團隊合作精神,才能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四、注重人文底蘊
學生自從開始學習英語,就在學校感受濃厚的英語氛圍。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學習技能和英語背景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積累人文底蘊。
例如,在教學“Summer holiday plans”時,第一步,教師讓學生瀏覽整篇文章,這樣學生就可以大致了解這節課的學習內容,知道假期如何制定自己的旅行計劃,并介紹本節課的內容;第二步,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告訴學生,當他們全家旅行時,他們會制定什么計劃;第三步,教師展示北京旅行的照片,介紹著名旅游景點,給學生提供建議,如教師可以用英語介紹北京的八達嶺長城、故宮博物院、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等。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告訴學生要真實、熱情地回答別人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構建活躍的課堂。
總之,英語核心素養不是瞬間就能培養出來的。教師不僅要做到教書,還要育人,了解育人的重要性,從學生主體出發,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