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科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時會遇到很多問題,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可以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本文主要淺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
思維導圖是近年來教師運用較多的教學工具之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找出道德與法治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的記憶;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運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道德與法治由于其理論性較強,其蘊含的知識點較多,學生在進行道德與法治學習時,很難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掌握,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運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可以把分散的知識點系統化,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體系,從而提升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效律,提高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1]。
例如,教師在講解《我與社會》一課時,這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感受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體會隨著自身的成長,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從而提高學生的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的能力,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分析問題,逐步由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思考。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給學生進行本節課內容的講解,讓學生理解和學習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并對幾種主要社會關系進行認知。教師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下自己一天當中都做了哪些事情?讓學生結合情境和經驗,說說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社會生活?并分析在社會生活中自己經歷了哪些社會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感受到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么,由各種關系連接成的線就織成了一張“大網”,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了解和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快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內容,從而調動學生對于本節課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習方法對于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去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可以調節自己的學習進度與學習效率,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例如,教師在講解《責任與角色同在》一課時,教師既要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責任的含義、來源,又要讓學生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懂得每個人都應當對自己負責,知道負責任的表現和意義。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明確責任與角色,使學生明白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說出責任的含義,并能夠隨著角色的變換,調節角色行為,承擔不同的責任。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分析,父母親、學生、教師、警察、醫生、解放軍分別有什么責任?這些責任來源于哪里?通過思維導圖分析,學生會發現不同角色所承擔的責任是不同的,明白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共享美好的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要對自己負責,增強責任意識和責任感,愿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能對那些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承擔責任的人心懷感激之情。
三、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初中時期的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很多學生面臨學習壓力過大,學習時間不夠等方面的困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復習和練習[2]。
例如,教師在講解《關心國家發展》一課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關注國家發展,為國家成就感到自豪的品質,并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同時,教師也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技巧和能力,做到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部分學生由于自身和社會條件的制約,對我國的巨大成就了解不多,缺乏對祖國成就的自豪感,也不能正確認識社會中存在的某些問題。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列出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建設中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學習規律,不僅對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進行了鍛煉,還幫助學生樹立為祖國成就而自豪的意識,讓學生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也減輕了自己的教學壓力,提高了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科學合理地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雁.思維導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習中的效用[J].學周刊,2019(34):94.
[2]張靜.思維導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