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釩
摘要:教育界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針對小學體育課程游戲化教學形式,進行嚴格的地域性地變革,這一教學方法的宗旨在于,與小學生心理需求與課程學習模式的適應程度上達到共鳴,把游戲精神當做教學切入點,把游戲化教學融入到小學體育教學中,全面落實小學生體育課程課改教學的革新重點,當然,在行動上要勇于創新,始終貫徹落實《體育課程學習與發展指南》,實現黨的教育方針。本文我們將就小學生體育游戲化的課程設計內容為切入點,對體育游戲化教學的實施手段進行總結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體育;游戲化教學
認識到游戲理念適應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有力地提升了教學效果,對小學生肢體協調和健康成長的促進有遠大的意義,游戲化教學中游戲精神必須滲透到教學的每個環節,讓小學生在短短的體育活動中,去鍛煉自我肢體協調性和能動性,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思考能力的進步,做到學習與體育游戲的結合。
一、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體育游戲教學的現狀
目前體育學科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教育學科,從剛開始體育作為一種學生的興趣課,如今成為了與學生相輔相成的必修課程,也成為新課改重點關注的工作。但是許多體育教師不能清楚認識到新課改要求下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性,在體育授課教育上,只是進行簡單的教學,進行簡單的體育活動,小學生們只是被引導著做體育操和熱身動作的練習。因此,體育課堂游戲化教學效果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引發學生們對于體育和運動更深層的感悟。鑒于體育教學特殊的本質,為發展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趨向于游戲化教學是必然的。
二、有效改善小學體育游戲化的教學策略
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針對體育教學模式,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指出“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因此,完成小學生體育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和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發展的主體,就要結合實際工作,針對性地進行多角度的教育工作突破,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確定體育游戲化的課程主體
正確課程游戲化觀念,才能正確的引導完成新課改要求,因此,更新體育課程游戲化觀念,在課堂主體地位角度出發,把小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游戲結合起來,設計到課程設置中,這才是開展好課程游戲化工作進程的基本要求,針對這點,教師們要不斷研讀《綱要》與《指南》,發現當前組織教學工作上的不標準,加之在體育教學中時刻關注與反思,始終把學生當做課堂主體,貫穿自由、自主、創造的游戲教學精神。另外,教師要主動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善于跟隨時代更新理念、轉變教學策略,優化組織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活動,摒棄傳統的、單一化的教學與評價標準,開放性地發揮出小學生參與到體育游戲化教學,恢復其學習的主體性,并優化調整組織工作,避免固化地設計體育教學游戲。
(二)豐富體育游戲化教學的資源
體育課程設計過程中,游戲化主題設定要考慮到發展學生們的核心素養培養,并將其落實到體器材的選擇運用中,來增加體育游戲化課程的趣味性,并以課程中游戲的實際作用和可操作性作為重點,總之,達到選擇、設計、利用上的基本要求,力求游戲在具有趣味性的同時,同樣具備開放性、多變性、探究性和操作性。當然,要頗為重視豐富體育教學資源,多多變革有助于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和心理健康發展的體育活動,加強游戲趣味性,讓小學生們在體育課程中接觸到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他們參與體育課堂的興趣。另外,教師們要靈活機動,順應時代潮流,嘗試利用多種實施游戲化課程手段,結合學生需求,追求達成教學目標,精制優選,編排游戲,發掘出游戲化體育教學在小學生個人發展中存在的潛在價值。
(三)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保證了游戲趣味性基礎上,要在針對不同年級的小學生,選擇最為合適的游戲,例如,對于一年級學生,就要在體育游戲化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創編、改編游戲傾向于基本認知,例如簡單的捉迷藏、跳躍性活動,針對年齡大點的小學生就要注重把游戲融入教學活動,多觀察學生的接受程度,力求做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滿足個體的需要,例如可以選擇稍微具有挑戰性的益智游戲和動作性大點的體育游戲等等。
三、結語
游戲化教學方式的選擇,要著重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創意,靈活生動,再利用游戲本質的優勢,把體育教學活動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激發調動小學生對體育的熱愛以及多感官感受敏捷能力,讓他們能夠在體育學習中,一面享受游戲帶來的歡樂,還接受了優良的體育教育,這種教育效果遠遠超過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也更適合當前體育教學,游戲化體育教學也為他們未來的身體成長和學習道路奠定基礎,促進將來他們個人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心珂.核心素養視角下提升小學體育游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12).
[2]李傳輝.核心素養視角下提升小學體育游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N].中國教育報,2015 (06).
[3]陳國才.核心素養視角下提升小學體育游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M].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201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