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奔 程春雨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及教育方式的不斷完善,以iPad為輔助工具的翻轉課堂——“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在學校深入開展。“SPT”智慧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與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單調、沉悶的學習氣氛。文章結合高中生物教學的特點,從iPad課堂教學應用的構建與實施兩個方面進行闡述,提出了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路。
關鍵詞:高中生物:“SPT”智慧課堂;構建模式;實施策略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提出,生物學課程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終身發(fā)展所需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此為標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每名學生,注重其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建立以探究為主,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成為關鍵。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應用先進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成為實現(xiàn)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條件。基于此,沈陽市第五十六中學“SPT”智慧課堂應運而生。
一、“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SPT”智慧課堂的本質為基于iPad教學的翻轉課堂。基于讓“S”(學生)成為主體,“T”(教師)借助“P”(平板電腦)服務于“S”(學生)的宗旨,真正做到還課堂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實現(xiàn)課堂翻轉。因此,在課堂模式構建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生為本”和“iPad服務”的理念,將傳統(tǒng)課堂轉變?yōu)閹熒蜕拥膱鏊谶@個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的答疑解惑與知識運用的指導,實現(xiàn)知識的升華,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高中生物課堂的“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主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其包括課前知識獲取、課堂知識內化和課后知識鞏固三個方面。
二、“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1.課前知識獲取
(1)設計學習任務單。
設計學習任務單是“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學習任務單的設計應包括學習任務、問題設計、建構性學習資源(主要是教學微課)和學習反思等內容。
(2)制作教學微課。
首先,教師應該明確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目標,以及微課最終需要表現(xiàn)的內容;其次,教師要考慮教學微課的時間,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微課時間一般為5~10分鐘為宜,力求做到短而精,突出教學難點。
(3)課外知識拓展。
學生在課外觀看教師的微課講解,完成教師布置的針對性練習,同時從教師推送的課外資源查找相關信息,對此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補充,以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2.課堂知識內化
課堂知識內化過程一般包括預習結果檢測與分析、課堂探究過程設計,以及學習成果交流與展示等。
(1)預習結果檢測與分析。
課前5~10分鐘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以選擇題為主,重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實時展示學生的答題情況,準確反映出學生眼中的知識難點,為任課教師課堂內容的開展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2)課堂探究過程設計。
課堂探究過程設計主要包括學生的獨立探究、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例如,“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探究實驗,學生通過預習獲得知識,提出對DNA和RNA分布的假設性想法,通過顯微鏡觀察DNA和RNA的具體分布來驗證自己的假設。根據(jù)預習材料中DNA和RNA相關化學性質和結構特點,在與教師、學生的討論過程中,設計并完善自己的實驗內容。具體學生活動如下:①提出假說: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②設計實驗:取口腔上皮細胞制作臨時裝片一鹽酸水解一蒸餾水沖洗涂片一用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染色5分鐘一觀察(觀察順序為先低倍鏡后高倍鏡);③觀察記錄:細胞核被染成綠色,細胞質被染成紅色;④得出結論:兩種核酸的分布場所不同,在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分布著DNA,細胞質中分布著RNA。通過設計探究活動,加深了學生對實驗的掌握,比直接由教師演示或直接告訴學生實驗步驟,再由其機械地重復實驗效果明顯。
(3)學習成果交流與展示。
學生進行了獨立探索、合作學習活動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并鼓勵其與教師、學生交流,完成個人或小組的成果展示。成果交流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舉行展覽會、報告會、辯論會,以及一些小型比賽等。
3.課后知識鞏固
課后知識鞏固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消化已學知識點,而且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知識鞏固的方法有兩種:在線答疑解惑和課后習題檢測。
在線答疑解惑可以實現(xiàn)師生、生生實時互動,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通過在線答疑,將師生交流的結果直接分享給其他學生,這樣不只是解決了一名學生的問題,而是解決了一部分學生的問題。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設置具體時間集中答疑。
課后習題檢測的方式設計為答題卡或習題拆分。把課后習題轉變成考試題目的形式后,學生按照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試題,這樣明顯提高了學生的答題效率,避免了拖拉和抄襲的現(xiàn)象,使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的認真程度明顯提高。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和教育信息化日趨成熟的背景下,新興教學模式——“SPT”智慧課堂在學校積極開展。“以信息技術帶動教學結構變革”“以多元化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發(fā)展”是學校開展“SPT”智慧課堂的教學目標,這與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要義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