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
摘要:英語的社會地位在現階段的社會背景下已經日益提升,作為一門與外交息息相關的學科,各大高校也把英語教學作為日常工作的重點之一。而翻譯作為英語學科最為直接的運用,在貿易和外交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旗下,當前的翻譯教學也顯得至關重要。但是在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功能性卻沒有完全體現出來。這就需要在高校的英語教學模式上,在翻譯教學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因此本文也將由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不足入手,探究功能翻譯理論下高校英語教學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功能翻譯理論;高校英語;教學創新
引言: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將英語作為一種翻譯工具對于學生進行定向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檢測,則是需要學生輸出語言,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的駕馭能力。翻譯在英語語言學習中占據著核心的位置,其重要性已經從高校英語的各項考試中有所體現。在目前的高校英語水平測試中,翻譯已經被列入到英語能力考查的重要項目當中。在評分上的比例上逐漸擴大。翻譯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高校英語的學習當中,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翻譯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從目前來看,雖然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英語翻譯帶來了發展機遇,但是,從高校英語教學模式上來看,其對于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并沒有適應市場的需求,創新高效英語教學模式已經迫在眉睫。
一、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教學
高校英語教師教學時,常常忽略翻譯教學,尤其是一些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基本不會開設英語翻譯的課程,有的雖然會開設,但只是選修課程,只是一種形式。并且,大多數翻譯課堂只是按照文章內容,進行中英文的轉換,沒有給出系統化的教學方案,翻譯教學在所有教學內容只占有很少的比重。另外,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沒有專用的教材,很多教師會選擇英語教材中的某篇文章作為授課內容。每隔一段時間,教師就會把課上講授內容用試卷的形式考核,整個試卷中,英語翻譯的部分很少,題目內容單一。
(二)學生學習
學生雖然是課堂上的主體,但這一點并沒有體現出來,并且,因為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一段時間后,就會產生抵觸心理。同時,教師教授的內容過于寬泛,而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進入大學前,已經接受了系統的英語教學,有良好的英語基礎,可以快速理解教師教授的內容,有很高的積極性,但有的學生由于英語水平較低,會逐漸失去興趣。除了以上兩點外,很多學生會用中文表達的思維模式翻譯英文,沒有把兩者區分,過度依賴中文。而一些學生雖然理解了英語文章的意思,但轉化成漢語,很難找到準確的中文表達。根據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兩方面不足的分析,可以得出:如果這些不足長時間存在,必然會降低英語翻譯教學的質量,失去了翻譯教學的本質,讓教學方向與正確的方向相背離。同時,也會失去英語翻譯在教學中的準確定位,失去教學的中心,降低教學水平。
二、功能翻譯理論下高校英語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從語篇著手
隨著英語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相關教育人員逐漸認識到英語文章通常具有指稱、表情、訴求、寒暄等功能,而每篇文章可能同時具備多種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論一篇文章具有幾種功能,其均具有一個核心的功能,換言之,某種功能可以綜合性的反應多種交集功能。這就決定在翻譯文章的過程中,不能脫離原文分析而獨立進行,而是要結合原文的整理連同判斷文章在翻譯的過程中是否體現了文章的核心功能,以此保證整體翻譯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明確英語文章功能的前提下進行翻譯,可以確定更加合理的翻譯策略,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正確的把握盈余文章的語篇功能,在具體的語篇功能的基礎上進行翻譯。
(二)注重系統性研究
翻譯活動在進行的過程中強調系統性,而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翻譯以逐字逐句的形式進行,這直接導致教學的進度和時間的安排等對翻譯教學的設計產生嚴重的限制。大部分翻譯的任務需要學生在課后獨立地完成,而學生結合具體的翻譯標準進行被動的翻譯結果對比分析,在分析中掌握翻譯的技巧,對學生的翻譯興趣和翻譯工作的實際價值都構成了嚴重的打擊。而將系統研究引入翻譯工作中,可以引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進行翻譯,換言之,將翻譯的著眼點從具體的字句,擴展到通篇,這對發揮翻譯的價值具有積極的作用,而且也是對功能翻譯的有效應用。
(三)教授翻譯的方法
在創新功能翻譯理論下的高校英語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格外注重向學生講解翻譯策略的運用方法,要求學生能夠在掌握語言及語法規則的基礎之上,能夠與具體語境相結合,進而準確、優美地表達出原本的思想內容。在翻譯過程中,教師需要強化訓練學生分析原文的能力,要求其能夠明確翻譯目的并選則合適的翻譯內容,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適當向學生介紹包括摘譯、改譯、闡譯等在內的翻譯技巧和翻譯策略,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翻譯能力。比如說在翻譯某句話當中,學生可以先對其主干部分即主語、謂語和賓語部分進行翻譯,并結合上下文語境選擇合適的詞匯,之后學生需要在保留句子功能的基礎之上對其非主干部分即定語、狀語、補語等進行翻譯,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可以在保留原句本意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修飾詞、裝飾語的翻譯,從而大大增加翻譯的美感。另外,考慮到漢語與英語本身在表達方式和表達習慣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學生在翻譯時需要加以注意。
三、結束語
總之,中英文的翻譯并不僅僅是語言表達方式的轉換,而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因此要充分地考慮到語言表達的應用性范疇。根據譯文讀者的文化特點,還要在文本翻譯中融入了更多的地方文化特點,以利于譯文讀者對于翻譯語言的理解。高校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翻譯教學的時候,需要從功能翻譯理論角度,對于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有所創新,以引導學生提高翻譯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更適合于社會需要的英語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施秀川.功能翻譯理論下的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創新策略分析[J].校園英語,2017(30).
[2]余洪紅.基于功能翻譯理論探討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創新策略[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121-122.
[3]譚開榮.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創新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8(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