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英杰
摘 ?要:本文立足于統編教材,落實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從論述背景、對歷史教師培養學生“愛國”價值觀的要求以及歷史課堂外對“愛國”價值觀的實踐挖掘三個方面展開論述。通過論述,力求使廣大教師擔當社會教育使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點突出地落實到教學生活的實際中,從青少年學生的教育開始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歷史教學
近年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越來越全民化,深入到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也分為不同的層次。綿陽市義務教育階段統編教材也落實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落實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歷史學科教學中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教學是非常普遍的,本文重點圍繞“愛國”這一價值觀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論述。
一、論述背景
(一)社會發展的大背景,是教學落實“愛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
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為三個層次,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主要強調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主要描述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傳遞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在這三個層次中,公民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是對公民的基本要求,而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少年強、則國強”①。因此對學生“愛國”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歷史課堂足以能成為承擔這一價值觀培養的主陣地之一。
(二)教材的編寫意圖和試題方向,是教學落實“愛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依據
按照中央部署,全國初中到2019年義務教育階段歷史學科將全部使用統編教材,教材的編寫也反映了國家對新時代人才的培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課程內容之中,并且在今年一些地區的中考題的命制上也開始著重銜接統編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將學生“愛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來,并以探究學生的家國情懷。
例如:2019年四川省綿陽市中考歷史與社會第28題(2):今年是五四運動爆發100周年,愛國主義是人類社會共同的精神財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三:
虎門銷煙;印度圣雄甘地;兩彈元勛鄧稼先
請從以上三個關鍵提示詞中,選取其中一個史實,以愛國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6分,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文字通暢。200字左右)
這道中考題觀點鮮明的提出要寫愛國這個主題,由此可以看出“愛國”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不是提一提的事情,而是在教學中示例鮮明的展示出來的,是學生在歷史課堂中長期融匯貫通培養的一種情懷,這道題不僅限于對學生的基礎歷史知識點的考查,而是學生超越于知識之上的愛國主義情感的表達。通過具體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來表現自己對祖國的深切的感情和精神意識,這種情感不是泛泛而談的空話,正是歷史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設身處地的引導學生上升的一種家國情懷,這種情懷使歷史課堂超越原有的價值上升為一種精神課堂,造就這種感情的主要依據就是學生發自內心深處的愛國主義。
(三)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是教學落實“愛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條件
根據筆者近幾年的歷史課堂教學經驗和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存在國家意識淡薄,再加之很多學生受網絡信息的影響較大,導致他們的理想信念以個人主義為主,對祖國未來既無憂慮也無憧憬,認為這是與自我無關的事。因此立足于歷史教材,在歷史課堂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公民個人層面中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愛國”這一核心價值觀深入發掘和進行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樹立學生的國家責任感和使命感,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助力。
二、對歷史教師培養學生“愛國”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幾點要求
(一)深入了解“愛國”的精神內涵,避免字面的生硬灌輸
愛國主義是指個人或者集體對祖國的一種積極和支持的態度,集中表現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愛國主義不能只限于字面的重復強調,而應該將“愛國”與當下時代的要求緊密結合在一起。
(二)深入了解和整合統編教材中與“愛國”有關的歷史資源,以備教學之用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有效使用與“愛國”有關的歷史資源,就需要整合資源、篩選資源以備不時之需。中國和世界歷史中都有一定的愛國主義歷史教育題材。
(三)教學選材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讓“愛國”擲地有聲
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價值觀,不能籠統的一概而說,也不能所有的歷史事件、人物都用一種模式進行敘述,更不能就某一個事件和人物來堆砌資料,長篇大論,在選擇材料進行學生“愛國”情感培養時要因人、因事而異,做到用料得當,擲地有聲。
三、歷史課堂外對“愛國”價值觀的實踐挖掘
歷史課堂的重要特點是以史鑒今,除了學習歷史的最基本事件外,要聯系實際,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的頌揚和表達,挖掘“愛國”價值觀的實踐價值。
例如:教師可以就某一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組織學生以“愛國”為核心編演歷史劇,作為學期歷史活動,進行匯報演出。學生在編寫歷史小劇本的過程中通過的歷史事件的詳細查閱,歷史人物的詳細了解和歷史道具的準備等過程,用實踐的方式感受當時的歷史人物的心理狀態,以共鳴的方式突顯“愛國”情感。
綜上所述: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基本的個人要求,有國才有家,國是根本,在統編歷史教材教學中要時刻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才能實現教育的現實要求,才能將理論融于實際,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培養具有國家意識和奉獻精神的新青年。
參考文獻:
[1]肖忠生.林則徐與“虎門銷煙”.海峽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2]鐘慶峰.品德與社會歷史內容組織教學三部曲.教學探研.課程與教學
注澤:
①梁啟超《少年中國說》清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