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吉年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的作用不僅僅是表現在數學領域內對于抽象問題的解答與探索,更重要的是將數學當作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一項工具。但由于當下分數至上的教育模式與教學方針,嚴重導致了學生在生活中難以運用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針對這樣的教學現狀,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展開的激烈的討論并提出數學課堂與生活以及實踐相互結合,讓學生在生活與實踐中開展眼界,提升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與實踐;核心素養
在小學數學這一階段,學生的核心素養通常是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運用能力、能將不同數學知識融會貫通的整合能力以及從問題中提取數學體系的歸納能力等等一系列能力。在過去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都是照本宣科,很少在課堂上引入生活實踐給學生搭建核心素養的“高樓”,很多學生只有以數學基礎知識組成的“地基”,只能夠解決課本上或者其他某些地方的極度抽象的數學問題。
一、教師課前做好備課工作,讓課堂“有法可依”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想要做到課堂與生活實踐的無縫對接,一個重要也必不可少的前提便是教師要做到在課前有充分的備課準備。在每學習到新的教學內容時,教師都應該對這些內容中的數學知識以及這些數學知識背后的對應的生活問題以及實踐運用都要有一個準確與適度的把握。這些只有通過教師在課前做積極的準備工作,才能夠讓教師在課堂將這一部分的知識點講的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并且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點,讓課堂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舞臺劇”,而不是只有教師一個人站在講臺上講自己的課,學生在自己位置上做與課堂不相關的獨角戲。
教師在課前做到有準備的備課,是打造一個充滿生活氣息以及實踐色彩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扎實基礎。比如在學習與認識平面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常常見到的物品作為學習這一章節的敲門磚。教師將圓形的車輪或者太陽、矩形的地板、三角形的小紅旗與三角鐵等等寫入課案中,在課堂上講解這一部分的數學知識時,教師依照自己之前寫下的課案,就能夠輕松地將大量的生活中幾何圖形的應用代入到數學課堂中,而不會出現在課堂上只能舉出一兩個例子便啞口無言的情況。同時在教師備課過程中工,教師之間需要做到相互借鑒、相互指出不足、相互學習。常言道:不打無準備之仗。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在教學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往往會影響課堂教學的連貫性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以及往后的發展。
二、課堂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處理實際問題
想要實現生活與實踐與課堂幾者之間的相互結合,一個有效的教學措施便是在課堂上讓學生來處理一些實際問題。在當下的小學數學課本以及配套習題冊中的習題常常都只是帶有少量生活色彩,其理想性還存在于習題中,習題中的很多條件在生活中通常都是難以實現的。這也是導致學生在處理生活實際問題時難以“下嘴”的原因。
相比于課堂上的抽象性理想化的習題,哪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往往存在更多的變量,并且變量與變量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面對這些復雜的問題時,可以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教師在學生思考過程中施加適當引導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習立體幾何后,學生能夠處理以及計算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的體積以及表面積等相關問題。但在實際生活中,需要求面積與體積的實際物體并不是這樣的單一的并且規則的立體幾何圖形。有些圖形有些是由可以觀察出的規則立體幾何圖形組成。比如一個圓柱再加一個圓錐臺組成的礦泉水瓶,并且這樣的礦泉水瓶足夠引發一場學生的頭腦風暴。教師可以讓學生求出這個礦泉水瓶的體積。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學生都知道將分為圓柱加上圓錐臺兩個部分,通過求兩部分體積之和來解決問題。但如果教師讓學生去求出礦泉水瓶的容積,很多學生往往犯了難,大部分學生會直接求出礦泉水瓶的體積作為它的容積。只有少部分學生知道用礦泉水瓶的內徑來求礦泉水瓶的容積。當然問題到這里還并沒有結束,當這個礦泉水瓶在設計時為了提升握持手感在礦泉水瓶是上增加了多道凹槽,這時又如何運用所學的那幾個基本體積公式求出礦泉水瓶的體積以及容積?這可把學生問住了,當然這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當教師在一旁提出“曹沖稱象”后,便有學生明了知道解體方法。將礦泉水瓶裝滿水放入一個同樣也裝有水的規則容器中,根據水面高度的上升求出礦泉水瓶的體積,此后再將礦泉水瓶中的水倒入一個規則容器,根據水面高度求出容積。
三、數學教學結合名人軼事,讓學生看見知識的出處
常說英雄不問出處,但在數學學習中則不然,在數學學習中學生更應該需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這種精神。面對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學生不僅需要掌握這一部分的數學知識,也需要了解這些數學知識的源頭,通過了解那些古代或近代數學家是如何推理出這些當今課本里的數學知識,不但能夠緩解抽象數學給課堂帶來的無聊氣氛,還能夠讓學生看到這些知識是如何被數學家從生活中找出來的。比如圓的圓周率是由中國古代大數學家祖沖之運用割圓法得出,并且將其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這樣的歷史故事不僅直觀的反應了數學知識的歷史背景,同時也給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提供了指導。此外,了解這些數學家的名人軼事同時也是一種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方法。
四、結語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之中,生活與實踐始終是學生不可避免以及需要面對的難題。學生只有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對更加艱難以及復雜化的數學問題,才能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走的更遠做的更出色。
參考文獻:
[1]李萍.淺議如何使用生活素材以創設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8:62-63.
[2]張帥.淺析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