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婕
摘 要:在新課改之風大力盛行的今天,一場針對小學美術教學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和完善。現如今,美術教學的目的已不再僅僅停留于基礎知識的單一傳授,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審美能力與綜合素養的提升與培養。下面,本文就對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策略作以分析探討,旨在進一步深化美術教學改革,促進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小學美術;高效課堂;導入;直觀;自主;評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推進,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不僅是迎合新課改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更是廣大教學工作者的共識和共同追求目標。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我們應在及時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的基礎上,認真領會新課改精神,積極適應教改要求,并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引下不斷探索和尋求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使美術教學重新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從而促進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激趣導入,激發興趣
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入環節設計得是否成功。基于此,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我們應在充分認識到課堂導入重要性的基礎上,貼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來對其進行靈活設計,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增強美術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使學生能夠在上課之初就形成良好的互動心向,從而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教授新課《七彩生活》之初,我先是利用課件向學生播放了音樂《快樂的粉刷匠》,以聚焦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之后,我向學生問道:“同學們,三只小豬的故事你們都聽過嗎?誰來講一講?”待學生對這一故事進行了解之后,我對學生說道:“現在他們重新蓋了新房子,都在開心地忙活著呢!”隨后,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出示了一座還未上色的小屋,并順勢引出了新課內容:“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做一回快樂的粉刷匠?讓我們一起去給小豬幫幫忙吧!”如此,通過以《快樂的粉刷匠》這一故事為契機引入新課,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便為學生學習調色和涂色方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調。
二、直觀感知,豐富體驗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品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從視覺形象教學原理入手,并根據學生的年齡與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去觀察世界、觀察大自然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創設直觀情境,將各種美好的事物以形象化、生動化和具體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以此來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
在教學《秋天來了》這課時,為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我先是引導學生欣賞了查理·克萊德曼的鋼琴曲《秋日私語》,并相機呈現了“秋天的美景”。之后,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具體包括對音樂的旋律暢想以及圖片所表現的季節與景色特點,如此便通過引導學生感受秋天的色彩美和氣韻美,激發了學生進一步了解秋天和表現秋天的欲望。此外,我還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了“秋天的畫”,其中有《秋》《金色的秋天》《在希望的田野上》《秋艷》等,并引導學生對畫家表現秋日主題的方式與創作技法進行了簡要分析。如此,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營造如詩如畫的秋之意境,既增強了美術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又豐富了學生的審美認知,激發了學生的創作靈感。
三、引導探究,自主學習
在傳統的小學美術課堂中,通常是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即只是一味機械地向學生講授和灌輸美術基礎知識與技能,而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如此便背離了美術教學的初衷,更無從談起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對此,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著力于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平臺和機會,以便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夠切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泥巴是兒童喜歡用來玩耍的自然材料,它可塑性強,充滿著大自然的氣息。因此,以泥塑作為學習的內容,不但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天生好玩的需要,而且還能夠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學《玩泥巴》這課的過程中,我先是讓學生摸一摸、揉一揉、聞一聞,以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體驗泥巴的特性。之后,我教以了學生讓泥巴“聽話”的方法:搓、揉、壓、團、沾、捏、切等,并出示了一個事先做好的小泥人,同時示范了泥人的制作步驟。待激起學生的創作欲望之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發揮想象力來共同創作一個獨具特色的泥塑形象。在這期間,我會在行間巡視,并對學生動手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予以一定的指導和點撥,以幫助學生打開創作思路。最后,我從各小組中挑選了幾個優秀作品進行了展示,以啟發學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多元評價,挖掘潛能
在美術教育中,“比較”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思考美,同時多元評價的實施亦可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基于此,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通過多元評價體系的確立與完善來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自評和互評,使學生在橫向和縱向比較的過程中發現并感受美的存在,從而達到挖掘學生學習潛能、促進學生共同發展進步的目的。
在每次收齊學生的美術作品之后,我通常會讓學生先進行自我評價,即對自己的創作靈感、創作思路和繪畫經驗進行闡述,并說一說作品中自己最滿意的地方。之后,我會引導學生找出作品中的不足之處,并與全班學生一同商討解決方法。接下來,我讓學生從全部美術作品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并說一說其中的閃光點或值得自己借鑒的地方。最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全部美術作品進行綜合評價,并給出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而我則會在充分考慮學生的評價意見后給出教師評分。如此,通過實施多元評價,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和交流分享的平臺,而且還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了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進步,這將有助于從根本上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我們要想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就必須要在及時掙脫傳統教學觀念束縛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學習特點與美術的學科特點出發,對課堂教學的過程與方法進行積極地調整與優化,使之能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相契合,以便能夠構建出高質量、高效率、高收益的美術課堂。
參考文獻:
[1]淺析小學音樂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途徑[J]. 楊天燕. ?新課程(小學). 2017(06)
[2]淺談小學美術“學導用”模式下的微課運用[J]. 陳鋒. ?美術教育研究. 2018(20)
[3]如何構建小學美術高效課堂[J]. 馬婷婷. ?美術教育研究.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