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超
摘要: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班集體也是需要有伯樂的,能夠得到別人的賞識會讓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更有動力,讓我們有信心突破自己。所以在班隊活動課上,我們有必要開展賞識教育,讓孩子學會欣賞別人,快樂自己。讓我們這個班集體都像向日葵一樣以積極向上的姿態蓬勃發展,從而潛移默化的提高孩子們的核心素養。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開展班隊活動課來培養學生賞識別人,快樂自己。
關鍵詞:班隊課; 和諧 ;賞識;核心素養
一、賞識教育
下課時在教室里,我們經常聽見學生在說“這是我的,我不想借給你。我討厭他,他太會插嘴了。老師,他實在是太臟了,我不想和他成為同桌。老師,我想和成績好的同學坐在一起。老師,小明總是偷偷看我的作業。小組合作時她的聲音跟蚊子叫一樣,我們都聽不見,真的不喜歡她到我們組來。”諸如此類的抱怨可以說耳熟能詳了,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集寵愛于一身,只關注了自己,不懂得去發現別人的美,也不懂得欣賞別人,更不懂得學習別人的優點和亮點,反而老是夸大別人的缺點,指責別人的過錯。于是我就從我自己做起,給孩子們樹立一個榜樣,盡量地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同時我覺得要充分利用班隊課來教育孩子們,讓他們有一個整體的時間來學習賞識別人的好處,讓自己也從中受益。
二、賞識教育下班隊課開展形式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獲得他人的贊賞。”如果學生在一個集體中獲得關心、尊重、認可,就能讓他變得更加積極上進,這除了能提高學生個人外,還有利于形成一個和諧的班級氛圍。而一個和諧的班集體應該是能自主管理,充滿正氣,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團結進取的。只有擁有一個和諧的班集體,才能讓我們教育工作事半功倍。所以我決定從班隊課入手來使班級氣氛融洽。班隊課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在不同的形式下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的發展就是好的方式。
1.少先隊活動
班隊活動在班級建設與管理、學生能力培養等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不僅能促進班級體的形成,還密切聯系著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激發了學生的上進心,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力。
下面是本班在四年級的一次班會實錄片段:
(一)引入
1.播放歌曲《一個籬笆三個樁》
2.中隊長:同學們,這首歌好聽嗎?你們知道我為什么播放這首歌嗎?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覺得我們的班級就好比一個籬笆,我們每一個人就好比一個樁,我們都是來自不同家庭、不同地方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性格,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相處呢?
3.學生發言
4.中隊長:同學們說得很好。讓我們齊心協力把我們的班級建設成為一個團結、友愛、和諧的班集體。
(二)情景展示,討論反思
1.了解“和諧”的概念。中隊長:那么你對“和諧”有什么定義?
學生:所謂和諧,《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是:“配合的適當勻稱”。
學生:和諧就是彼此友好的生活;和諧就是平等、和平;和諧就是幸福。
中隊長:同學們說的都很好。和諧的音樂令人妙不可言,和諧的山水使人心曠神怡,那么創建和諧的班級有什么好處呢?
學生:能夠提高我們的學業成績;能夠使我們的心靈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愜意;能夠健全我們的人格,使我們健康成長。
中隊長:那么,優秀班級的特征有哪些呢?
學生: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和睦相處、團結友善、勤儉自強、勤奮學習
2.了解你的同學、尊重你的同學、贊賞你的同學
老師:對,和諧的班級都是同學們共同努力出來的,你了解你的同學嗎?
獨立回憶你的組員的情況:最強的一項能力;最成功的一件事;非常希望可以改善的一項習慣;最喜歡的食物;最討厭的事情;最欣賞人的哪一項特質。
3.尋人活動
中隊長:我們來玩一個尋人活動,把你欣賞的同學的信息填寫在尋人信息卡上,讓大家來尋找。
尋人信息卡:
4.情景展示,學生討論
中隊長:在我們的學校生活中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景。(根據提示,表演小品)
上體育課跳長繩時,有兩名成績差的同學也想加入進來,站在旁邊,有的同學只顧自己跳,有的同學裝沒看見。
組織討論:如果你是那個正在跳繩的人應該怎樣做?如果你是那個成績差的同學應該怎樣做?
開學了,學校進行衛生大掃除,衛生委員在分配每個人的衛生區,想到打掃場地這個活冬天冷、夏天熱,以前很多同學不愿意去,不如就分給外地的本分的同學吧。
2.頭腦風暴--研討會
在學生感受到老師、家長的賞識之后,還要讓學生知道,他的同學也有很多很多的優點值得他們學習,同學之間要和諧相處,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欣賞。期間我組織孩子們進行了有關尊重和賞識的談論會和班會,探討 “怎樣和小組組員和諧相處”等問題。
從這個研討會上我們用真實的故事為載體,來判斷出到底是哪里錯,讓小組成員一起探討,培養小組合作能力的同時也讓他們知道劃來劃去誰都不受益,讓孩子知道雙方如果和平相處,每個人都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到學習上。
3.金點子
學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們在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點撥之后,會有模有樣地學著表揚自己的同學。但是學生畢竟是孩子,在欣賞同學時很有可能會走進賞識的誤區:亂表揚、過多表揚、沒有批評等。所以學生在小組中實踐“互相賞識”時,我們還不時地通過班會探討反思“我這么賞識對嗎?”希望孩子們能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慢慢學會互相賞識,在班級里形成“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和諧班風。
背景:我有一個煩惱,每天一進教室,就會有三三兩兩的同學跑上前來打小報告。 “老師,葉子成又沒帶作業。”“老師,鄭陽下課又和同學打架了。”“方心強又毛手毛腳的,把我的鉛筆碰到地上了,老師我真不想和他做同桌了。”“老師,劉浩老是不寫家庭作業,經常給我們組扣分,我們不想他做我們的小組成員。”“老師,組里的同學經常責怪我、欺負我,我不想在呆在這個組了。”
上課讀題目時,李心蕊又開始結巴了,其他同學有的在那捂著嘴笑,有的干脆說:“老師,換我來讀吧!等他讀完都下課了。”這時的李心蕊變得面紅耳赤……
措施:于是,在班會課,我開展了一次“秘密好友”活動。孩子們都對這個活動非常好奇。什么是“秘密好友”呢?孩子們心理都在想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我準備了一個盒子,里面有45張紙條,然后每天必須在紙條上寫至少一條優點或者好的表現。
結果:活動第二天,同學們寫的字條有:“黃子媛字寫得好”, “王浩宇你打掃教室很干凈給班級加分了哦”,“王旭擦黑板很干凈”……、
三、結束語
賞識教育是一門藝術,賞識教育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因此我們要慢慢的引導孩子賞識自己賞識別人,在潤物細無聲中提升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周鴻輝 馬甫波.中小學班級管理策略集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袁中學著.最新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概論.白山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