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振華
摘要:提問是教師診斷和拓展學生思維的一種手段,通過進行課堂提問可以達到提煉學生的知識,支持學生的話語活動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教學之時,沒有對課堂問題進行系統(tǒng)化建設和深入化探究,課堂提問的作用并未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故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不僅是促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需要,也是發(fā)展高中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高中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提問 有效性
數學學科是一門以事物之間的數字聯(lián)系和空間聯(lián)系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也是一門抽象性、綜合性極強的學問。要想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就要全面強化高中生在數學課堂中課堂參與,讓學生可以在主動參與中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內化數學核心素養(yǎng)。而課堂提問時教師引領學生探究的主要方式,課堂提問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高低。故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推動高中生數學課堂參與率提高的重要舉措。那么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我將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成了以下三點。
1、設計生活問題,融入生活實際
數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學問,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是割舍不斷的。而生活又是學生們重要的情感和知識累積地,將高中數學知識教學融入到生活實際中既是對數學知識本質的還原,也是降低高中數學知識探究難度、提升高中生數學知識探究積極性的需要。
例如:在《隨機抽樣》知識教學過程中,我問學生們:“同學們,今天我們就要告別算法擁抱統(tǒng)計了。在開始講新課之前呢,老師想檢測一下你們算法知識掌握的如何,但是老師還要講新課,可以用來檢測你們學習成果的時間不多,怎么辦呢?”“抽簽。”學生答,隨后學生們又在我的引導之下揭示了抽簽的過程,并在對抽簽過程的分析中掌握了樣本與整體之間的關系,了解了“抽簽”這一隨機抽樣方式的優(yōu)點和缺點。
“那除了抽簽你們還知道其他辦法嗎?”我繼續(xù)問道。“隨機數表法。”學生們在查閱資料后答道。隨后,我邀請一位學生講解該方法的應用過程,其它學生通過傾聽和思考提出不同的見解看法。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順應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在對生活中原本存在的問題的思考中,探索了新的知識內容,順利了完成了知識銜接任務,激活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熱情。
2、設計小組問題,指明探究方向
數學教師是高中數學課堂中的引領者,教師的課堂提問在師生課堂話語把控方面起著關鍵的指導作用。只有提升高中數學課堂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學生們才能始終堅持正確的問題探究方向。故要想推進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深度應用,踐行高中生在數學課堂中的探究主體地位,我們就要學會設置適宜的小組探究問題,為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指明方向。
例如:在《任意角與弧度制》知識教學過程中,我先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們進行了科學的數學知識探究小組劃分。然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如下問題:
(1)我們學過的角是度數范圍是什么?是否存在不再該范圍內的角呢?
(2)數有正數和負數,角是否也有正角和負角呢?如果有該如何區(qū)分,如何表示呢?
(3)15分鐘內,分針在表盤上劃過的度數是多少?3個小時呢?
接著,學生們紛紛就上述問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最終在與同伴的交流和探討中掌握了“任意角”概念,以及其表示方法。
在這一合作學習過程中,我以問題引領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既設置了課堂留白,馳騁了學生思維,也發(fā)揮了教師在數學探究過程中的指導作用,提高了課堂探究效率。
3、設計關聯(lián)問題,遵循學習規(guī)律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數學知識之間有其內在關聯(lián)性。因此,要想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我們就要遵循數學學科特性和學生的知識學習特點,設計關聯(lián)性問題,讓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突破知識難題。
例如:在《指數函數》知識教學過程中,我問學生們:“我們以往都是如何探究函數知識的呢?”“畫圖。”學生答。“那指數函數是否也可以畫圖呢?”我又問。“應該可以。”學生答。
接著,我讓學生取出一張白紙,多次對折并記錄每次對折后,對折次數x,與紙張層數y1和紙張面積y2之間的關系,在對兩組圖像的對比中,明確了不同區(qū)間內指數函數表達意義上的不同,理解了指數函數的函數特點。
在這一教學過程,我以知識回憶的方式幫助學生們找到了指數函數探究方法,通過讓學生依次對對折次數x,與紙張層數y1和紙張面積y2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分別得到了當a>0和a<0時指數函數的圖像,進而在圖像分析中掌握了指數函數知識。
總之,問題是探究的始源,有疑問才會有探究,優(yōu)化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方式是發(fā)展高中生問題意識與探究能力的需要,也是構建生本化、合作化、探究化數學課堂的必然選擇,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陳峰.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案例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8):87.
[2]門菊香.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