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法制社會建設進程的不斷完善,道德與法治教育也應逐漸深入推廣。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學生實施道德教育、提高學生法治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學校應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并不斷改善,合理安排教學進程,使初中青少年接受完善充足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成長為有道德、懂法治的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來展開教學。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課堂;道德與法治教育;情景教學法
一、 引言
《道德與法治》是對初中生進行思想道德以及法治知識教育的重要課程,沿襲多年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使得學生學習態度消極,為了改善初中學生的學習氛圍,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保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各大初中均開始采用情景教學法,將生活情境融入課堂教學中,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將以往的教師單向向學生灌輸知識轉換為對學生開展啟發式的誘導教學,通過學生的自我思考達到更高的教學質量、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 情景教學法的概念
所謂情景教學法,就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利用現有教學設備及儀器,構建出與教學內容相聯系的鮮明的教學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使學生深入知識內部,進行自主的思考與學習。
在情景教學法下,老師的主要職責是將課本上的文字知識轉換為具體的學習情景,引領學生感悟理解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學習方向和思路,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運用的情景要符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貼近時代發展,實現課堂與生活的融合。在教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時,教師要積極尋找與時俱進的情景資料,過時的材料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厭惡,可能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學生會在潛意識上對教師以及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進而教學效果及質量都達不到預期的目標。使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事例來進行課堂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投入課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 情景教學法的作用
(一)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課堂教學由于教學方式較為枯燥單一,學生在課堂上會感覺單調無聊,在教師使用情景教學法后,學生的學習情緒會較為高漲,愿意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主動地展開自我思考。教師根據具體道德與法治知識創設生活情景后,學生會更有真實感、代入感和參與感,從而有利于學生展開思考,產生自己的理解。
(二) 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教學質量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采用情景教學法,能夠幫助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自身思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記憶及理解知識,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 開闊學生的視野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對初中的青少年進行最基本的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而不在于對學生進行非常專業的法律知識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法,不僅能夠對學生起到基礎的教育作用,還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眼界。教師在課堂上構建生活情景時,可以選取一些貼近時代的有典型特征的事例,例如:引入我國公民赴外國旅游素質低下的事件,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道德法治意識,還能上升到國際層面上,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
四、 情景教學法的實施
(一) 創立生活情景
在具體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將生活情境與書本上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得書本知識盡可能地貼近生活,促進學生理解學習生活情境中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例如:在對基礎法治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在課堂上播放法庭審理案件時的視頻,然后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開展模擬法庭活動,讓學生更有代入感、參與感,從而更好地、更全面地理解課堂內容。
(二) 創立問題情景
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是師生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學生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和老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創立問題情景是教師展開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老師要善于構建科學合理的問題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道德問題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舉出少年扶起倒地老人反被訛詐的案例,對學生提出問題,比如“遇到倒地老人應不應該扶、該怎樣在確保自身利益不被傷害的情況下幫助倒地老人呢”等相關問題,引導學生依據書本知識以及教師所給出的問題情景來展開自我思考和互相辯論,使學生學習得更加透徹全面,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 創立案例情景
除了構建生活情景、問題情景以外,構建案例情景對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開闊學生的視野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注意合理地引進及利用一些具體的案例和事件。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學習、探討以及研究,學生能夠更加透徹、真切地理解相關道德與法治知識,同時產生自己的思考與感悟。例如,教師可以引進前段時間引起熱議的“魏則西事件”的案例,通過具體的醫療事件來開闊學生的思維,使之對具體的道德案件產生自我思考,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 自主探究情景
初中學生在經歷了小學六年的學習后,已經基本掌握了基礎專業知識,但長久以來,他們一直處于被動接受學習的狀態,缺少主動學習的機會和經驗,這使得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都有些不足。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運用生活情境來輔助學生創建自主探究情景,來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與小組成員的溝通交流,促進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記憶。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轉換為新型的情景教學法,能夠有效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效率,達到較為良好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各初中以及初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和情景教學法結合起來,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環節,提升教學質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運用生活情境時一定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
參考文獻:
[1]張文霞.觸景生情融情于景——淺談新課標英語教學中的情景教學[J].科教園地,2015.
[2]丁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運用情景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5).
作者簡介:白全武,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上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