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祎
摘 要:音樂是一門藝術類的學科,是表達感情和社會認知的一種形式。小學音樂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歌曲教學、音樂鑒賞教學和樂器演奏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新體系背景下,創新了多種教學方式,對小學音樂教學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對新體系背景下的小學音樂綜合課教學展開探究。
關鍵詞:新體系背景;小學音樂;綜合課
小學音樂教學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和個人修養的發展。隨著教育的改革,小學音樂教師樹立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貫徹落實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關注到了學生綜合音樂能力的發展。在新體系背景下開展小學音樂綜合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順應了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有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綜合、全面的發展。
一、新體系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的內涵
新體系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融入了世界三大音樂教學體系,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主要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為目標,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新體系重視學生掌握音樂的過程,關注到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了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新體系音樂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新雙基的發展,即提升學生音樂基礎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更注重學生音樂內涵的培養。新體系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順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為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新體系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音樂知識,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性理解,在實踐活動中釋放學生的情感。
二、新體系背景下小學音樂綜合課教學策略
(一)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自主體驗
自主體驗音樂情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小學音樂綜合課中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自主體驗音樂情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在新體系背景下,教師要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增強學生的節奏感,促進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在動物園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幾幅動物的圖片,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字,模仿它們的叫聲,以此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出《在動物園里》的教學內容。之后為學生播放歌曲《在動物園里》,讓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分句講解歌曲,讓學生注意到第一句和第二句中“真快樂”的不同,指揮學生進行音樂合唱,教師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歌唱能力。接下來帶領學生改變音樂,引導學生將歌曲中出現的小貓和小狗換成其他的小動物,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接著為學生播放歌謠類的歌曲《動物說話》,讓學生比較兩首歌的區別,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帶動學生的自主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二)加強師生交互,提高學生的音樂經驗
學生需要有一定的音樂知識經驗的積累才能對音樂產生獨特的見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能力。因此在小學音樂綜合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音樂水平,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帶領學生深入挖掘音樂的內涵,體會音樂的節奏美、意境美和韻律美,提高學生的音樂經驗,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拉薩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談話的方式進行新課導入,提問學生去過西藏嗎?西藏都有什么?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提問學生有哪個民族在西藏生活?并且為學生展示拉薩的景色,讓學生說一說拉薩給自己的感覺,拉薩都有些什么?以此來引出《拉薩謠》,向學生介紹《拉薩謠》是藏族人民為了表達對拉薩的深厚感情創作的音樂。之后為學生播放音樂,讓學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思考這首歌曲的創作特點,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體會歌曲的情感。接下來可以讓學生為《拉薩謠》的第二部分自主創作舞蹈動作,跟著音樂跳起藏族的舞蹈,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體會音樂中的情感。
(三)完善教學評價,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
只有全面、客觀的教學評價才能找出教學中的問題,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分析教學過程,完善教學活動。在小學音樂綜合課的教學評價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課堂表現為依據,關注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為學生樹立音樂自信心。另外,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教學目標和音樂水平也在不斷變化,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不同需求開展教學評價,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教學內容,突出學生的音樂特長,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新體系背景下,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目標,合理設計教學活動,開展多樣化的小學音樂綜合課,豐富綜合課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自主體驗,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音樂經驗,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完善小學音樂綜合課的教學評價,使學生的音樂能力得到綜合、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曾彥.從“體驗”走向“應用”:小學音樂綜合課深度體驗式學習的設計與探索[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8(10):30-33.
[2]林麗紅.小學高年級音樂綜合課學習方式多樣化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2):120,122.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