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珠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诖?,從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內涵入手,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不足,并結合教學實例,闡述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師開展教學提供理論及實踐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合作探究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創新能力培養被納入新課程標準及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存在教學方法不合理及教學內容較單一等問題,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進行改進。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分析
(一)學生創新能力的內涵
創新主要是指將人作為活動主體開展的多種能夠產生新思想或者新事物的活動,創新可以有效促進社會的變革、發展及進步。就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看來,創新活動的開展是促進人類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更是人類的關鍵力量。在社會生產生活中,創新具有鮮明的價值,需要受到各行各業的重視。課堂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對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內涵就是學生的個人創新,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其原本心理基礎上,開展新事物的創造及新思維的創新。在實際的創新能力培養中,可以將創新能力看作是小學生自我觀察、學習思考或者歸納總結中完成的思維發展及知識創新活動。
(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從教育發展歷程看來,小學階段的教育屬于基礎內容,教學內容并不是學生某些層次的特定能力,而是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方面,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并靈活應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為后續的學習提供前提條件。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基礎學習成果中不斷延伸、完成思維的轉換及創新,通過不同角度分析數學問題,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引導學生養成終身數學的良好習慣,實現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偟膩碚f,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必要的,需要受到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
(三)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不足分析
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發展趨勢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認識到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從整體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其重要優勢。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些小學數學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過深,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導致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偏低。具體而言,小學數學教師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方法不合理,小學數學教師主要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單純向學生介紹教材中的知識,很容易使小學數學課堂陷入枯燥的氛圍,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邏輯性知識的學習難度較大,使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或者厭煩情緒,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
第二,教學內容較單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主要按照教學內容開展課堂教學,導致小學數學教學缺乏合理性和靈活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思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在單一的教學內容下,很容易使學生養成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時,生搬硬套數學公式,對數學知識的內化及靈活應用產生不利影響。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的學習陷入被動,積極性偏低。
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進行傳統數學教學手段的創新,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學習質量。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合理創設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探究性問題、開放性問題及發散性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
在探究性問題情境創設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關鍵在于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探究性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欲望,調動學生的思維,實現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比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新舊知識的銜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學生布置如下探究性問題:如何利用以前學習過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學生在解答上述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平行四邊形可由長方形及直角三角形組成,可以通過底乘高的方式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上述教學中,教師將新舊知識進行有效銜接,利用舊知識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深化新知識,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可以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開放性問題情境創設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放性問題的提出可以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幫助學生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深入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比如,在進行“分數”這知識點的教學時,小學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小明過生日,想要將生日蛋糕分給家人,但是只可以切兩刀,那么生日蛋糕可以分給幾個人呢?”針對這一問題,學生思考的角度不同,給出的答案也有所差異,但是無論何種答案,最終切分的蛋糕都是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生活化問題的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多個答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發散性問題情境創設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求異思維的培養,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求異思維主要是指通過對比兩個及以上事物的差異,得出相應的結論,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及創新能力。結合上述特征,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創設發散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事物進行分析。以“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這一知識點為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及矩形等圖形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比如,長方形和正方形均為平行正方形,區別在于兩者為角度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在此基礎上,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邊、角及邊角關系進行分析,使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兩條對角線平分以及對邊平行且相等等特征,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拓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實現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2]。
(二)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還可以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來實現,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通過實踐操作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與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規律相符,可以降低小學數學學習的難度,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直觀的材料操作進行體現,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在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比如,在開展“三角形面積公式”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中發放剪刀及紙張,要求學生分別裁剪兩個相同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梯形,在開展教學后,要求學生按照教材的順序進行拼圖,并對拼接的圖形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兩個銳角三角形及鈍角三角形拼接,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兩個三角形的底和高之和相同,從而得出這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同這一結論,完成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理;通過兩個直角三角形的拼接,學生可以發現兩個直角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積相同這一結論,完成直角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理,即: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為直角邊長乘積的一半。在上述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3]。
基于實踐活動開展的優勢,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進生活化教學,拓展學生的思維,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生活化教學主要是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體會數學知識的魅力,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比如,在開展“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剪裁好的小羊、囍字進行展示,使學生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美,并在課堂中提供剪刀和紙張,組織學生裁剪蜻蜓、蝴蝶等圖形,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完成軸對稱圖形,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拓展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開展合作探究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應用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取全新的思路,明確自身與同伴間的差距,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注重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應用,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性格特點等因素,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數學問題的探究,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
比如,在進行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中“小數點移動”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為每個小組的學生提供“小數點、0、1、2、3……”的卡片,要求學生選擇三個數字和小數點,組成一個小數,再進行小數點的移動,將移動前后的數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小數點移動的認識,并使學生掌握“數位不夠時用0補足”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室播放輕音樂,要求各組學生利用卡片展示“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過程”,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完成數學教學,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另外,在小學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注重課堂評價的應用,組織小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組內互評及小組互評,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認識到自身與小組成員間思路的差異、小組討論間的差異,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認知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4]。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關鍵,需要受到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合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整體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淋.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A].教育理論研究(第五輯)[C],2019:2.
[2]劉成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8(11):56.
[3]蘇莉寧.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及提高[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0):76.
[4]艾麗.愛質疑:開啟創新思維的鑰匙: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6(30):7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