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育琛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是素質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為小學數學教學確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學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建立起新的小學數學教學觀,找尋新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全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理念決定著新的教育教學目標,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有效地創設情境
在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的模式是小學生極其喜歡并樂于接受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展示的是學生真實的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用有效的情境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趣味性的學習。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將小學數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突出呈現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所學習的數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之間的距離是這么近,真正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小學數學知識是數學家對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和數學經驗的概括與提煉,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必須從現實的數學世界著眼,將其與數學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系統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網絡。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學會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真實感受到生活中數學案例的豐富內涵,促使學生能以發展與變換的眼光去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真正體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以及運用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情境教學的模式,其有益之處就是可以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提高,充分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激發小學生數學求知的強烈欲望。
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模式,應該注重協助學生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以讓學生在應用中深刻感悟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充分體驗數學所擁有的那份魅力。教師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自主發現規律,敢于推測并能驗證推測是否正確,以此來不斷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對于創設問題情境的模式,教師需要把握好最佳時機,恰當而合理地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問題重點聯系起來,為小學生創設適宜合理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創設可采用巧設懸念、自主設疑、設置障礙等方式進行,從而把學生的求知欲有效激發出來,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探究之中,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二、自主探究式的教學策略
1.留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間
我們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到,有些數學內容小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如果教師再為學生進行重復講述,勢必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學習效果是不會理想的。所以,教師了解了這種狀況后,在教授一些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時,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從而使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充分激發出來,恰到好處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多獎勵學生應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經過學生的細致比較和分析以及教師的適時引導,努力找尋到一種最為適宜的解決方法,使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和推理計算能力都得到有效發展。
2.留給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
小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范圍是較為豐富的,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遵循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將本應該屬于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都完全地還給他們,讓他們能夠擁有一個輕松、愉快而自由的活動空間,使學生通過自由活動鍛煉觀察、討論、操作、想象、探究及創造能力,啟迪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
三、小組合作式的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應對全班學生進行適當的合理分組,在分組中必須要考慮到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個人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生性別等幾方面的因素,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每個小組處于相同的水平。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師的管理和輔導,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公平地享受來自組員的幫助,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進步,樹立起數學學習的信心。在為組員選擇學習內容時,教師應注意所選學習內容的價值,應選擇具有較強討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重要知識點,知識點的呈現具有較強的規律性,這樣的內容能促使小組成員積極討論,實現組員間的互通有無,實現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去學習。
在實施教學策略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鼓勵學生進行具有自主性與創新性的個性化學習。教師應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學生,對學生充滿尊重、關心、信任和期待。學生反過來也要尊重老師、愛護老師。當這種情感得到互動時,將會形成良性的積極情感循環,形成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張立波.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6(9).
編輯 李燁艷